契此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语,通过描述一个人从贪嗔痴中解脱出来的过程,来表达佛教的教义和修行的意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由贪沦堕世波中”:这里说的是一个人因为贪婪而陷入世俗的纷扰之中。这里的“世波”指的是世间的纷扰和喧嚣,“沦堕”则表示陷入其中。 二、“拾却贪嗔礼大雄”:意思是说这个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抛弃了贪婪和愤怒,并向伟大的佛陀学习。这里的“礼”指的是尊敬和遵守
注释 我(我): 主,佛教用语。“我”是佛的别名,表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一(一个、等同的意思): 数词,用于表达数量。 布袋(布袋僧):指布袋和尚,为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他常以布袋装饭食,行于市中乞食为生。后被密宗奉为观世音菩萨化身。 虚空(空):佛教术语,指宇宙万物皆为因缘和合而成的,不存在固定的自性。 无挂碍:没有牵挂、束缚。 展(展开): 动词,表示打开、展开。 遍(遍及): 副词
这首诗的译文是:我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这首诗的注释是:偈,一种佛教诗歌,以四句为一节,每节的首行称为“颂”,末行称为“偈”。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是一个颂和一首偈的组合。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佛身的描述。诗中提到“吾有一躯佛”,指的是诗人自己是一个佛。接下来,诗人描述自己的佛身
注释: 奔忙南北,究竟为了什么呢?人生百年光阴,顷刻之间便已衰败。 自性灵知,需要尽快觉悟,不要让自己平白无故地陷入风雷之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以奔忙南北为喻,暗示了人生的奔波与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认为人生如梦,一切都可能瞬间消逝。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警醒和提醒,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及时领悟生命的真谛,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困境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 - 是非和憎爱是世间常见的情感,人们往往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 仔细思考,这些纷扰对我有何影响呢? 2. 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 如果心胸宽广,就能容忍屈辱。 - 放开心胸,任由事情发展。 3.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 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要互相支持。 - 即使遇到敌人,也要和平共处。 4.
【注释】 非凡:非同一般。 非圣复若乎:又何须分别圣人与凡夫呢? 不强分:不要强加区别。 圣情孤:圣人的心情是孤独的,不与他人相同。 无价心珠:比喻本心如珍珠般纯净无瑕。 圆净:指心珠本为圆满清净。 异相妄空呼:不同的外在表现都是虚幻,不应被重视或执着。呼:呼唤,强调其虚假性。 【赏析】 “非凡非圣复若乎”意思是说,超凡脱俗的圣人又和我们一般人有什么两样呢?不必刻意区分他们与自己有何不同
【注释】 弘:推广,弘扬。清高:高尚的志向。莫愁:不要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佛寺的七言绝句。首句写道场之高峻,次句写道场之幽雅,三句写道场之宏伟,末句写道场之宏亮。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 “人能弘道道分明”,诗人以“弘道”开篇,强调道法广大无边,无所不包,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弘扬道法。这里的“道”指的是佛教中的佛法和教义。诗人用“弘”字来形容有德之人对佛法和教义的推广和宣扬。
注释:一个钵中装着一千家人的饭食,我独自行走万里去游历。看到青天之下人烟稀少,我向白云询问路的方向。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旅途辛劳和对人间冷暖感受的诗。诗中的“一砵千家饭”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上的艰辛,而“孤身万里游”则表现了诗人孤独、坚韧的性格。最后两句则通过观察青天之下人烟稀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冷暖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注释: 万法何殊心,心王本自绝多知。何劳更用寻经义。 万法即万物的法则,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和发展的。心王是指人的心性,心王本自绝多知。心王本自就是从本性上来说,它本身就是没有多少知识的。何劳更用寻经义,就是不需要再去研究那些经书的意义和道理了。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心王本自就是从本性上来说,它本身就是没有多少知识的。智者只明无学地,智者就是聪明的人
注释:弥勒佛真是弥勒佛,化身千万亿个。 时常给世间的人指点迷津,世人终究难以认识。 赏析:这首诗以“临灭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述弥勒佛的化身千百亿个,以及他时常给世间的人指点迷津,但世人终究难以认识的现象,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世界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