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此
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 碧水:清澈的水,形容山间溪流的景色。孤峰:孤立的山峰,这里指山中最高的一座。寒潭:寒冷的池塘,形容清澈见底的湖面。皎月:明亮的月光,形容夜晚月光照射在水面上的景象。 译文:清澈的山间溪流映衬着高耸的山峰,寒冷的池塘迎接着明亮的月光。 注释:孤峰(gǔ fēng):孤立而高耸入云的山峰或山峰群。碧水(bì shuǐ):清澈、透明的流水。寒潭(hán tán):冷清
【注释】 其三:第三首。偈:其三,指诗的标题,偈是佛经中的唱诵词,此处用作诗歌题目。吾有三宝堂,里有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译文】 我有一宝殿,里面空空如也。 高不显贵不显贱,没有障碍也没有阻隔。 学人不能体会它,求道的人难以找到它的真谛。 智慧能够理解并安排好一切,千千万万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它。
【注解】 偈:佛教禅宗语,即佛门的韵文诗。其十:这是第10首。 汝心:你的内心。汝,你的;心,心性。 即:是。正智:正知正见的智慧,即正确的见解和知识。 何须问次第:为什么一定要分出顺序呢?次第:次序,顺序。 圣凡都不到:圣人与凡人都没有达到的境界。都:都,都包括;不到:没有达到。 空花:空虚的、虚幻的花。映日飞:像太阳一样灿烂地照耀着。 【赏析】 此为禅诗。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直指人心
这首诗的原文是: 偈其十三 无生无死佛家风,不堕古今莫定踪。 触处圆明常湛寂,龙华鸡足两无从。 注释: 1. 无生无死:佛教认为,人死后就进入轮回,生死相续,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佛家强调“无生无死”,意在说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2. 不堕古今莫定踪:意为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古代与现代的拘束。 3. 触处圆明常湛寂:指佛性圆融,心境湛然,不为外界事物所影响,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4. 龙华
【注释】 圆觉:佛教名词,指“如来藏”,即一切众生的本心。 十方法界: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世界及涅槃界。 都包尽:包容了。 惟有真如(tèruán):佛经中称“真如”(zēnruán)为“实相”“自性”或“法身”。 迂:迟缓、不切实。 【赏析】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僧惠能于黄梅双峰山东林寺所撰。这是一首颂赞佛性与真如的诗。 第一句,从“圆觉灵明”到“太虚”
【注释】 1. 白屋:贫贱之家,指平民百姓的简陋居所。 2. 夕阳归路岂知还:夕阳西下,归家的路上,哪知道还能回来? 3. 莲花佛国深深处,出世芳踪不可攀:在莲花般纯洁的佛国深处,出世的踪迹难以追寻。 4.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无奈和对出世生活的追求。首句“白屋安贫终暂计”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贫苦,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计划。次句“夕阳归路岂知还”表达了诗人对回家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中的偈语,主要讲述的是人世间的名利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趣利求名空自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总是追求名利,但这种追求往往是一种徒劳的行为,让人感到困扰和忙碌。 2. 利名二字陷人坑:这里的“利名”指的是名利,而“陷人坑”则是指被这股追逐名利的欲望所困住,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3. 疾须返照娘生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迅速回头审视自己的本心
注释:这诗的大意是说,佛教的修行方法不是封闭于内、闭塞于外,而是要贯通天地万物。 参详:研究、探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修行理念,强调修行者应该超越一切限制,达到与宇宙万物的合一境界。这种境界并不是封闭自我或排斥外界,而是能够贯通天地万物,与宇宙融为一体。因此,修行者应该通过深入探究道理,达到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超越世俗的限制,实现心灵的升华
注释:肩挑日月,形容人的本领大。横街去,指在街道上行走。把定乾坤,指掌握着国家的命运。遇圣遇凡,指遇到圣人和普通人都一样。俱坐断,都掌握着权力。寂光胜地,指清净光明的地方,可以安居乐业。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劝善诗,诗人以“肩挑日月”比喻自己有高超的本领,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把定乾坤”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首诗充满了正能量,鼓励人们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
这首诗的翻译是: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注释: 偈 其五:这首诗的题目是“偈”,是佛教禅宗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禅宗的思想和教义。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禅宗修行者的生活和修行过程。 手捏青苗种福田:用手捏住青苗,种植在土地上,这是为了种下福田种子,福田是指善根、功德之地,这里比喻为修行者的修行场所。 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去,可以看到水中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