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和赏析: 1. 忽忆驱车过楚潭,德山犹有德山庵: - 忽忆:忽然想起。 - 驱车过楚潭:形容自己驾车行驶在经过的楚潭上。 - 德山犹有德山庵:德山仍然有其古老的庵庙。德山上仍有一座德山庵,表明了诗人对于古建筑的喜爱和怀念。 2. 岧峣鹫岭衔天半,直截牛车见佛三: - 岧峣:高耸的样子。 - 鹫岭:佛教中的山峰
【注释】 1.仲醇:陈仲醇的自称。 2.东佘山居:指陈仲醇所居之地,佘山在苏州。 3.三十首:诗有三十首,即三十首诗。 4.一饭忘君:《论语》中孔子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吃饭不贪饱,居住不贪安,办事敏捷,说话谨慎,与有道德的人交往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说是好学了。此处是说陈仲醇对友人的思念之深,一顿饭就忘记了自己。 5.主帅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陈仲醇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分为四句话,每句话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色彩。 第一句“别有超超上驷骖”,意思是说,陈仲醇的学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仿佛是一匹上等的马在驾驭着其他的骏马。这里的“超超”指的是卓越、超越,而“上驷骖”则是用古代的典故来形容陈仲醇的学问如同上等的马匹一样,能够驾驭其他的学问。 第二句“拈来恐似老生谈”,意思是说,陈仲醇的学问虽然卓越
【注释】 仲醇:即陈子。仲醇徵君,指陈子。东佘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从无对影忠:从无(从不)对着影子而忠心耿耿。 科头露坐:不戴帽子、不束发髻而露天坐着。过:经过。仍甘:仍然很甘甜。关情:关心。九:指“九州”,这里泛指国家。 绝意王门:表示决心离开朝廷的宫门。足刖三:指被砍去双脚三次。 草什忘忧都树北:指忘却忧愁的地方有茂盛的树木,这里是说山林。风能解愠:指秋风能吹散心中的烦闷。自来南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陈仲醇的东佘山居生活,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下面逐一解析这首诗: 1. 瑶草金光向此探:瑶草代表着珍贵和纯净,金光则象征着尊贵和荣耀,这里可能暗示着陈仲醇的居所具有非凡的价值和地位。 2. 我来风日正清酣:这里的“风日”可能指的是自然风光,而“清酣”则形容心情舒畅、愉悦
注释: 1. 为事丹铅不种蓝:指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不种蓝草。丹铅是古代一种绘画颜料,这里比喻学问。 2. 闲将草木志嵇含:意思是闲暇时记录草木知识,就像嵇含一样。嵇含是晋代的学者,他曾经在《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很多南方的植物,被称为“南方之书”。 3. 斩新松傲秦封五:意思是刚刚种植的松树傲视秦朝的封地。斩新表示刚刚、刚刚种植。秦封五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秦国的土地分封给了五位诸侯王
渐剪茅茨渐卓庵,图书成府亦潭潭。 译文:渐渐修剪茅草成为小屋,图书满屋也显得宁静。 注释:渐剪(jiàn):逐渐修剪。 渐卓庵(zhōu ān):指逐渐建立的小屋子,这里用作动词的宾语,表示“成为”小屋子的意思。 图书成府(shuò fǔ):满屋藏书,如同官府。 潭潭(tán tán):形容安静、清雅。 词坛悬帜多奔北,古路先驱作指南。 译文:在词坛上高挂旗幡,许多人都向北跑;作为开路先锋
【注释】筱骖:比喻朋友。出处:《易经》卦辞:“出其言也,犹可改乎?”商参:比喻朋友。阮家:东晋时阮籍,竹林七贤之一。犊鼻:贫贱者所穿,此处比喻贫困。先世:祖先。狐书史:古代传说,黄帝曾与鬼方之君比试武艺,以赤手空拳战胜对手。后用“狐书”指代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黄帝使风后、力牧作《六韬》、《三略》。南:指中州,即中原地区。仲二:指陈仲卿。差怜:同情。骨相:指骨骼的形态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平生挥麈解围谈,名理尤从老境谙。 译文为平生挥动拂尘解决纷争,对名理的理解特别在老年时更深刻。挥麈(shì)是古代的一种拂尘,用于驱除尘埃。围谈指纷争。名理即名学、理学,这里指对名理的理解。老境谙指老年时的阅历、经验。 - 得失浑忘闻塞上,春秋成癖北征南。 译文为得失已经忘却,只喜爱听关于塞上的传说。喜欢春天,也喜欢秋天,喜欢北方的远征南方的游历
注释: 1. 今古闲愁了不担,翛然方内有鸾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今闲愁的淡泊态度。翛然,即逍遥自在的样子,形容诗人超脱世俗,不受俗世纷扰的心境。方内,指一方之地,也代指自己居住的地方。鸾骖,是凤凰和麒麟的合称,象征着高贵、祥瑞。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居住的地方充满了吉祥和和谐的氛围。 2. 谷名子午真盈一,坐守庚申不但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地的美好景色。谷名子午,指某个山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