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二十三 十载村居傍酿墰,村农村姥得相参。 玉壶观世龟藏六,竹简雠书豕渡三。 只见陶公怡岭上,谁知剑客是图南。 近来宝晋先王略,不作兰亭聚讼谈。 注释 - 村居:居住在乡村。 - 酿墰:酿造的酒坛。 - 村农村姥:村中的农家和老妇人。 - 玉壶观世:用玉制成的酒壶来观察世间的变化。 - 龟藏六:指《周易》中“乾卦”为六十四卦之一,代表龙,象征智慧和力量。 -
赠陈仲醇征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送仲醇征君东佘山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谁言司马滞周南, 若比稽康更不堪。 笔彩愧开花七七, 樵青尝扫径三三。 多君素业寻确壤, 何物闲勋抵石函。 如此盘桓成二老, 北山安得有林惭。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为陈仲醇征君(即陈仲醇)写的一首送别诗。陈仲醇是一位文人雅士,他隐居在东佘山居,过着清静的生活
【注释】: 清时岂有放江潭,故里风烟不可堪。——清时:清廉的时代;岂:难道;江潭:水边或湖泊。 已分浮家苕霅曲,忆曾对宇岘亭南。——已分:早已划分,这里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浮家:随波逐流;苕霅:地名,今浙江湖州一带。对宇:面对、对着。岘亭:山名,在湖北境内。《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曾在岘山(今湖北当阳)上建了一个亭子,他每次路过都登临眺望,并在那里作诗。后以“岘台”称颂那些为国尽忠的大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的第一首。 注释: 1. 徵君名姓彻宸严:指陈仲醇(字仲卿)的大名被皇帝知晓。宸,皇帝的代称。严,谨慎,庄重。 2. 谷饮岩栖宝不贪:指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不追求财富。谷饮,在山中采药或饮水。岩栖,在山中居住。宝不贪,意为珍贵而不贪图。 3. 称意沙鸥随上不:指陈仲醇喜爱自由自在的生活,像沙鸥一样自由飞翔,不受拘束。称意,符合心意
诗句:颂酒深衷岂放憨,二豪何以视耽耽。 译文:赞美美酒的深沉情感岂能轻易释放,两位豪侠为何如此痴迷? 注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酒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其中,“颂酒深衷”指赞美美酒,而“岂放憨”表示这种赞美并非轻率,而是深沉的情感表达。接下来的“二豪何以视耽耽”,则是在赞叹两位豪侠因何对美酒如此痴迷,这里的“耽耽”形容他们痴迷的样子。整首诗通过赞美美酒来表达对这两位豪侠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他对东佘山居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钟音缅邈别家惭,试向瑶琴古调参。 怀友经春哦渭北,教儿当日笑城南。 梦中蝴蝶花光湿,池里蟾蜍墨雾含。 只鹤畸人形共影,故应待我鼎为三。 注释: 1. 钟音缅邈别家惭:钟音远扬,怀念故乡,惭愧离家太久。 2. 试向瑶琴古调参:试着弹奏古老的琴曲,以解乡愁。 3. 怀友经春哦渭北:怀念友人,在春天的田野上吟唱。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译文: 听闻羽檄飞到辽左,何时能结束漠南的纷争。 虎豹愁人心自九,马牛更仆语已成三。 希夷居士今如在,高枕高歌莫太憨。 注释: 1. "洗耳应停朝市谈":表示远离尘世喧嚣,清静生活的决心。 2. "忧时词客未为惭":表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并不感到可耻。 3. "遥闻羽檄飞辽左":听到朝廷的命令已经传到辽西。 4.
诗句一:试辅登坛拥节旄,司徒原佩吕虔刀。神京汤沐资安攘,天下咽喉属挽漕。 - 译文: 您如同辅佐帝王登上高台,手持符节,身配重职,您的名望如同古代的吕虔之刀,闪耀着非凡的光芒。京城的安全和安宁需要您的守护,而全国的经济命脉和水路交通都依赖您的指挥与管理。 - 注释: 1. “试辅登坛拥节旄”中的“试辅”表明您有辅助之责,“登坛”象征着您开始承担重要的责任,“拥节旄”则意味着手握权力和荣誉。 2.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为表彰友人陈仲醇的隐居生活而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原文,并附上译文、注释和赏析: - 原文: 箬笠扁舟白马谈,浮生忽巳鬓毿毿。 无能九土游其八,不朽千秋共此三。 曲水竹林分左右,青山宾主列东南。 此中但可吟风月,百尺陈楼一草庵。 - 译文: 戴着斗笠的小船在水上飘荡,人生的浮沉如同白驹过隙。
注释: 1. 端居突兀起毗岚,是处清凉现钵昙。 释义:端坐在家中(端居),突然发现山峦突兀而起,四周一片清凉,显现出钵昙的景象。 2. 漱石更兼芬润六,御风时见素云三。 释义:用石头漱口,还能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在御风中,常常可以看到洁白如云的景色。 3. 绿天剩有书经叶,碧涧疏为洗砚潭。 释义:绿树成荫的天空下,还残留着几片书本上的叶子;清澈的碧涧,仿佛是洗涤砚台的水潭。 4. 身隐无文真用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