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
【注释】 “蛮”:这里指西南少数民族。“西蜀”:今四川一带,因在成都附近,故称“西蜀”。“隘”:关口,要塞。“长桥”:指万里桥,又名万里桥,为古蜀道上的重要交通要冲,故称长桥。“乌蛮”:《旧唐书·南蛮传》载:“乌蛮七姓……东至牂牁(今贵州西部一带),南至交趾(今越南北部),西至大度(今云南大理、祥云间),北至扶州(今四川松潘)。”《新唐书》:“乌蒙(今云南沾益)以南,越析(今云南宣威西北)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对紫溪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全诗以景起兴,以景结情,首句“长忆紫溪春欲尽”点明题意,直述怀念之情;次句“千岩交映水回斜”写紫溪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句“岩空水满溪自紫”,是说山石空旷,流水充盈,溪水自成紫色,既写出了景色的特点,又照应了题目,表明了作者对紫溪的喜爱。最后一句“水态更笼南烛花”,写溪水之清,与南烛花相辉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和掌握。做此题要注意理解诗句内容,同时要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洛阳自古多才子,唯爱春风烂漫游”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洛阳就有很多才子,他们最爱的是春天那温暖的风和那烂漫的游玩。“洛阳”,这里指代洛阳风光。“才子”,有才华的人。“春风”,这里指春天的风。“烂漫”,这里形容春天景色优美迷人。“游历”是游览的意思。“洛阳自古多才子
注释: 蟾蜍有色彩,门应被锁上,街上的鼓声在寂静中响起,夜已很深。我估计白家(这里指作者的朋友)的诗思一定很苦闷,他写了一首诗之后,才弹了一次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当时诗人和友人李观邀请他去作客,但李观没有来。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和侍郎邀宿不至》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之情。 首联“蟾蜍有色门应锁,街鼓无声夜自深。”以蟾蜍、街鼓为意象,描绘出夜深人静的情景。蟾蜍有色彩,门应被锁上
【注释】 洛城:洛阳城。砧:古代妇女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石上发出的声响。三川水上秋砧发:三川水,即河南的洛河、伊河、黄河三河。三川水上的秋砧声在响。五凤楼:汉长安城东门名。这里借指洛阳城。明月新:月色明亮。谁为秋砧明月夜:是谁在明月之夜敲打秋砧。更愁人:更加令人愁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诗中以“秋砧”为线索,将捣衣妇、捣衣声和秋夜月景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
【注释】缑山: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 和川守侍郎缑山题仙庙 王子:指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唐朝的皇帝,也是道教的信徒,因此称唐玄宗为“王子”。石殿明:指王母娘娘的宫殿,即太阴宫,位于缑山。白家:指李白(字太白)家,因为李白曾居住在缑山,后人便称其家族为“白家”。吹笙:指吹奏笙乐器,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散席:这里指宴会结束。人间曲:指世俗的音乐,与神仙音乐相对。寥天鹤上声
徐凝所作《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诗中描绘了正月十五夜晚,诗人独自坐于重城中的情景。诗句“宵游二万七千人,独坐重城圈一身”表达了诗人在元宵佳节之夜,与众多人群一同出游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独自一人的孤寂之感。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徐凝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生平和事迹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记载和评价。 - 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注释】 和:应和。夜题玉泉寺:夜晚在玉泉寺院中吟诗作对。岁岁云山玉泉寺,年年车马洛阳尘:每年来到玉泉寺时,都是尘土满面的车辆来往。风清月冷水边宿,诗好官高能几人:只有在水边的清风明月下才能留下美好的诗句,但是官位再高也难逃一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绝。诗人借玉泉寺的山水之美、环境之幽,抒发自己仕途坎坷、功业未建的失意之情。诗的前两句“岁岁云山玉泉寺
注释:源水上的桃花被春风拂动,像燃烧的火焰一样;江边的杏花被春风吹动,仿佛暗地里已经开放。可惜那半死不活的龙门树,却惹恼了春风,让它如此作怪。 赏析:此诗通过春风吹动桃、杏、柳等植物而引起的种种变化,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首二句写春风拂动桃、杏、柳等植物,使它们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三、四两句写桃、杏虽然已半死半生,但依然在春风中摇曳多姿,惹得诗人无限感慨。最后一句“懊恼春风作底来”
诗句赏析: 1. 诗词原文:南越岭头山鹧鸪,传是当时守贞女。化为飞鸟怨何人,犹有啼声带蛮语。 2. 词语注释:南越:指古代岭南地区。岭头:山的顶部或山峰。鹧鸪:一种鸟类,因其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而得名。守贞女:指守节不嫁的女子。化:变成。飞鸟:此处比喻鹧鸪。怨:怨恨。何人:指谁。啼声:指鹧鸪的叫声。带:带有。蛮语:指壮族的语言。 3. 诗句解读:此诗以山鹧鸪作为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