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
雪后同王希元登代州城楼 其二 睥睨胡天近,登临边树迷。 汉兵不到处,寒鸟向谁啼。 注释: 睥睨(pì ní)胡天:远眺北方的天空。 登临:登上高处。 边树:边境的树木。 汉兵(hàn bīng):汉朝的军队。这里比喻边疆的敌人。 译文: 我远远地望见北方的天空,站在高处眺望着边境的树木,但因为战争,汉朝的军队没有到达这里,所以我只能看见那些在寒冷中飞翔的鸟儿,不知道它们会向哪里飞去。
注释: 海日初升,孤帆远去,山云缭绕,树木交错。 美人刚刚醒来,正在林中深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海日、孤帆、山云、树木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描写美人刚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注释】 (1)徐进士子:指作者。徐干,东汉末年文学家、政论家,有《中论》等作品。宅饯别:在宅第中设酒为送别。陈宪卿:即陈子昂。楚调:楚国的乐曲。吴歌:江南地区的民间歌曲。多情:指作者本人。 (2)昼锦:指白天封官授爵。湘浦:指汉文帝之弟长沙定王刘发。竞陵:指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平定荆州后所建的郡。这里借指作者故乡。 (3)凉秋:指秋天。听过雁: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望断白云层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第三句抒情,后两句议论,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天垂楼外云,雪变城中树。“垂”字用得好,写出了云的低而广,仿佛是悬在楼外的。下句则以“变”字出之,把“雪”拟人化了,它由天上降落到地上,变成了树上的枝叶。“何处不春寒,鸦啼又飞去。”诗人由雪联想到春天的寒意,再由春天的寒冷想到春天的结束。乌鸦在春天的时候,总是喜欢高声啼叫,但当春天结束时
【注释】 宿崆峒山示梁道士(其二) :宿,停留。示,赠答。梁,即梁丘子,春秋时晋国大夫。道士,指梁丘子。 名山多道流,谁是还丹客:有名的山中有许多道士,谁是能修成内丹的炼丹家呢? 东望金银台:向东眺望金银堆砌的高台。 海天万里隔:海和天空相隔万里之遥。 【赏析】 本诗是诗人在宿崆峒山期间赠给梁道士的一首诗。首句“名山多道流”,“名山”,指道教的著名胜地;“多道流”,指众多的道士
《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其五》是明朝谢榛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述了牧马者在深山白草中悠闲自得的情景,与老兵们在斜阳里闲谈今秋魏绛功的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意解释: - 诗句“牧马深山白草中,不闻鼙鼓动西风。”描绘了一位牧马者在深山中的宁静场景,周围是茂密的白草和偶尔传来的秋风,但这里没有任何战争的迹象,如战鼓声。 - “老兵閒坐斜阳里,尽说今秋魏绛功
地僻有长松, 鹤闲非短翮。 落落丈夫心, 白头几人识。 注释 1. 地僻:地方偏远。 2. 有长松:拥有茂盛的长青松树。 3. 鹤闲:像鹤一样悠闲自在。 4. 非:不是。 5. 短翮:短小的翅膀。 6. 落落:形容人的态度高傲、不羁。 7. 丈夫:这里指胸怀壮志的人。 8. 白头:年老。 9. 几人:多少? 译文 在偏僻的地方拥有一棵苍劲的老松, 像鹤一样的悠闲并不是短小的翅膀所能比拟的
【注释】 雪后:雪刚刚化。王希元:作者的友人。 代州城楼:在今山西代县。 其一:第一首。 惨澹(cǎn dàn):暗淡、模糊不清的景象。 最关心:指最为关注。 何许:何处,哪里。 愁云:比喻忧愁。 西北:偏义复词,偏在“西北”指西方或北方,这里指北方。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诗题中的“登”字说明诗人是登高望远,而具体登的是什么城,什么楼,则不甚明确。从诗意看
以下是对《送刘将军赴南都》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江风吹棹送人寒,一剑横秋只自看。:“江风吹棹送人寒,一剑横秋只自看。”描述了在江风凛冽中送别的情景,诗人手持一剑,独自站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冷静和坚定。 - 应过淮阴吊韩信,月明曾照汉家坛。:“应过淮阴吊韩信,月明曾照汉家坛。”表达了对韩信的感慨,同时也暗指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注释】 花尽:落花。忽飞来:忽然飞落下来,形容蝴蝶的轻盈。南风送:比喻有某种力量推动或影响。睡起:指早晨醒来。笑相看:互相看着笑了。不知谁是梦:不知道这是不是做梦。 【赏析】 《咏蝶》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春天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于是即兴吟成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花尽忽飞来,岂待南风送。”意思是说,花儿凋零时,那只蝴蝶忽然飞来,它并不是等着南风吹才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