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论文夜,从来哲匠能。
月邀金谷酒,人对玉壶冰。
楚调谁相和,吴歌思不胜。
多情有徐干,何计挽陈登。
昼锦怀湘浦,春帆下竟陵。
凉秋听过雁,望断白云层。
【注释】
(1)徐进士子:指作者。徐干,东汉末年文学家、政论家,有《中论》等作品。宅饯别:在宅第中设酒为送别。陈宪卿:即陈子昂。楚调:楚国的乐曲。吴歌:江南地区的民间歌曲。多情:指作者本人。
(2)昼锦:指白天封官授爵。湘浦:指汉文帝之弟长沙定王刘发。竞陵:指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平定荆州后所建的郡。这里借指作者故乡。
(3)凉秋:指秋天。听过雁: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望断白云层:意思是看尽了白云层层叠叠,看不见尽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八句,首二句写诗人与两位友人在京城长安的文华殿夜话时的情景,三、四句写他们宴饮时的欢乐气氛;五、六句写宴会上楚曲吴声的和谐美妙,并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末二句写分别后对这两位友人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两位友人,特别是送别陈子昂时所创作的。当时诗人与陈子昂都是文学家、政治家,而且都曾得到皇帝的赏识。但不久就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边远的楚州。因此作者十分感慨,写下这首充满友情和希望的送别诗。
首二句写诗人与两位友在文华宫深夜饮酒谈心的情形。“帝里”句,用汉代桓谭的话说:“帝者立政,而天下一矣。”意思是说皇帝统治国家,天下就会太平安定。“从来”,说明这种思想早已有了,只是未得实现而已。“哲匠”,高明的工匠,这里比喻善于议论的人。“能”,即“堪”。
“月邀金谷酒,人对玉壶冰”两句写诗人和两位朋友在月光下畅饮美酒,其乐融融。金谷园,西晋石崇所筑别墅名。“金谷酒”暗含“清樽”的意思。“玉壶冰”暗含“冰壶”的意思,都是指纯洁无瑕、清明如镜。这一句既写景,又写人,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富有诗意。
“楚调谁相和,吴歌思不胜”两句写宴会上的乐师奏唱楚调时,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和;而吴地的歌女演唱的吴歌,更使作者感到思绪无限,难以胜止。“楚调”和“吴歌”都是指楚声吴音。“谁相和”,即“谁能相和”。“相和”,原指古代乐器中的瑟、琴等乐器发出的音响相互协调一致。这里比喻音乐的和谐优美。“思不胜”是说思绪不能自已。这两句写宴会上的欢愉情景。
“多情”是诗人自称,说自己对这两位朋友的感情很深重,所以不忍分别。“何计挽陈登”的意思是说什么计策才能阻止陈子昂去楚州的行程呢?“陈登”是陈子昂的字。《三国志·魏志·陈留传》记载:“陈登字元龙,广陵东阳人也。……太祖(即汉献帝)以登为广陵太守。……会天子在谯,登迎道左,拜谒甚恭,太祖亦宾礼焉。”后来,陈登在孙权手下当过镇军长史兼淮阴县长。他为人耿直忠义,不肯趋炎附势,因此得罪了孙权,被迫离开孙权幕府。后来,他又投奔刘备,任豫州牧从事中郎,随刘备取荆州、取蜀川、取益州。公元214年,刘备在夷陵兵败,刘备的儿子刘禅投降于吴国。第二年,孙权派陈登到京口去迎接刘禅。这时,陈子昂正在长安,听说这个消息后,写了一首诗给陈登,劝他不要前往迎接刘禅。陈登读了这首诗后,十分气愤,于是上书责备陈子昂不尊君亲上,违背朝廷旨意。结果陈子昂被免官,回到洛阳家中。因此诗人称自己为“多情”。
“昼锦”是说白天得到官职。“怀湘浦”,即怀念家乡湘水一带。湘水发源于湖南境内的潇水河,流经湖南省南部和湖北省东部,注入洞庭湖。湘水一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孟浩然等人的故乡。“春帆”“竟陵”,是说春天乘船经过竟陵县。“竟陵”是今湖北应城县,属江陵县管辖。这两句是说想到自己家乡的山水风光和亲友,就不禁要想起这次离别的痛心。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两位友人的祝福语。“凉秋”句,意思是看到秋天来临,天气转凉,就想到要分别了。这两句是写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望断”,即望穿,形容盼望的心情非常急切。“白云”,代指天,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两句意思是说看到天空中白云层层叠叠,看不到边际,想到就要和这两位好友分别了,不禁感到十分难过。这两句是表达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