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解析】 这是一首咏赞君主的诗。“感寓”是说君主应该感悟和领会天地间万物与鬼神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自警、自励。首句“百神固非一”,意为各种神灵并不是单一的,而“所主在一人”,则指君主作为众神之主。接下来四句赞美君主,认为君主总揽着国家的一切大权,因此百神都归顺于他。五、六两句进一步颂扬君主具有高尚的品德,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获得成功。最后两句以“所贵乎君子”收束全诗
感寓 西旅贡神獒,召公力阻之。 远方献名马,汉文乃深辞。 陇西产鹦鹉,广南生荔枝。 巨象致南粤,狮子走西陲。 翠禽尽输羽,猛兽皆脱皮。 白玉罄山谷,黄金空泽陂。 纷纷争献纳,扰扰欲何为。 愿言贡贤俊,为国扶雍熙。 【注解】 1. 西旅:指西边的少数民族地区。 2. 神獒:珍贵的藏獒,象征勇猛。 3. 召公:指周代的召伯,他曾经阻止过向西地进献神獒的行为。 4. 远方:指远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5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感寓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2. 天地赋人物,二气均所生 - 宇宙间的一切生命都是由天地之气所赋予,无论是贤者还是不肖之人。 3. 如何贤不肖,而乃殊其名 - 人们为何会有贤与不肖之分,名字又为何不同?这反映了作者对道德标准和社会评价体系的思考。 4. 吁嗟贤者流,宜公亦宜卿 - 感叹那些贤能的人应该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诗句释义】 1. 《感寓》:感慨寄托之意。2. 《我尝穷古书》:我常常翻阅古代的书籍。3. 《窃闻谦受益》:偷偷地听到谦虚可以使人受益的道理。4. 《如何夸毗子》:如何夸耀、攀比那些自高自大的人呢?5. 《洋洋多德色》:他们的傲慢和得意溢于言表。6. 《有位莫骄人》:有了地位的人不要骄傲。7. 《骄人位斯踣》:骄傲的人就会失败。8. 《有国莫骄人》:有了国家的人也不要骄傲。9. 《骄人士斯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古意二首·其一》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吁嗟眼底人,反覆何其多。 对谈如隔山,同居或操戈。 结交出肝肺,回首施网罗。 变态苦不常,阴佼莫能过。 斯人何所喻,譬之江与河。 微风一相激,遽兴千丈波。 我诚憎其徒,洞见劳撝呵。 绵绵不可绝,纷纷将奈何。 逐句注释: 1. 吁嗟:叹息。眼底人:指眼前之人。反覆:反复无常。 2. 对谈如隔山:比喻交谈如同隔着高山一样难以接近。 3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信息点进行分析概括。“感寓”是题目,应从“寄寓”的角度思考;“君子莫施智,施智近小人”,这是首句,写君子不能施用智慧,施用智慧的人往往会被小人所利用,这是对前文的总结。“愚人只自愚,至愚翻近仁”,这句诗写愚蠢的人总是自以为聪明,最愚蠢的人反而接近仁慈
【注释】 1. 商辛:指商纣王。2. 吕政:指周厉王。3. 董卓:指董卓王允。4. 王戎:晋朝人,字浚冲,晋武帝时任尚书令。5. 萧宏:晋朝人,字彦达,官至司徒。6. 颜渊氏: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7. 箪瓢:用竹器和葫芦制成的盛食器。8. 碌碌:平庸的样子。9. 《史记·货殖列传》:“故富而无骄者,商贾之士也;贵而忘利者,游侠之人也;贪而弃义者,豪民之雄也。”10. 《论语·雍也》:“子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吾闻君人者,奔走天下士。 - 释义:我听说那些作为君主的人,四处奔波,寻找天下有才能的人。 - 关键词:君人,奔走 - 注释:这里的“君子”指的是统治者或领导者,他们通过广泛地寻求和吸纳人才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奔走"意味着四处奔波,努力寻找能够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的贤才。 - 赏析:这反映了古代君主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努力寻找合适的人选,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注释】 感寓:抒发怀抱。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孔子相鲁君时,鲁国人兴谤言;子产听任郑国政事,郑国人亦毁之。赤心苦不同,黄口任瑕疵。贤圣且不免,吾人莫嗟咨。周公古元圣,流言乃相欺。向非天动威,成王终见疑。所以明哲士,修身日孳孳。谤言虽百端,而吾自坦夷。譬之伤日月,指斥靡不为。安知日月光,万古焉能亏。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的七言绝句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的深刻见解。通过对比和比喻,揭示了正义与邪恶的关系。 诗句逐句释义: 1. 有阳必有阴,有夜必有旦。 - 这是说,在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或邪恶,正如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一样。 2. 吁嗟正与邪,相反如冰炭。 - 感叹世间的正道和邪恶是如此地对立,就像冰和炭一样,无法调和。 3. 谁谓郑声淫,韶音为所乱。 - 有人指责郑国的乐曲过于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