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辛苛聚敛,货财溢台屋。
吕政灭诸侯,金刀折车轴。
董卓据郿坞,石崇擅金谷。
王戎亲较筹,萧宏广营蓄。
吁嗟射利徒,劳心何仆仆。
安知铜臭讥,讵惜钱愚恧。
障尘锦十里,买妾珠三斛。
金钱竟何为,而终遭杀戮。
吾观颜渊氏,薄田继饘粥。
箪瓢有馀乐,富贵真碌碌。
【注释】
- 商辛:指商纣王。2. 吕政:指周厉王。3. 董卓:指董卓王允。4. 王戎:晋朝人,字浚冲,晋武帝时任尚书令。5. 萧宏:晋朝人,字彦达,官至司徒。6. 颜渊氏: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7. 箪瓢:用竹器和葫芦制成的盛食器。8. 碌碌:平庸的样子。9. 《史记·货殖列传》:“故富而无骄者,商贾之士也;贵而忘利者,游侠之人也;贪而弃义者,豪民之雄也。”10.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惧以乐。’”11. 《庄子·秋水》:“夫子出于山,曰:‘吾将有大远行。’众谓是。然卒然相命曰:‘先生何不筑台?’‘我欲观海。’已而为台。‘何观之为?’曰:‘夏后之世,有童儿乘两龙,夹操斵斫,斵斫未成,龙忽激水,飞腾而上,不知所在。’今夫子犹有龙乎?”。12. 《孟子·滕文公下》:“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13. 《左传·庄公十年》:“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地是郑地,称郑主,甚美者也。称郑师,地是京地,称师,善也;称师败郑师,疾也。”14. 《史记·酷吏列传》:“赵禹为御史,案张汤丞相狱。时李蔡为丞相司直,与汤厚善。及王温舒治淮南反谷口事件误杀二人系吏,事连张汤。上问其故,对曰:“病。’赐汤汤沐,小愈。后上以为丞相长史。汤有所爱女弟,汤时为小吏,奸办于汤,汤私与金钱遗以大被。汤死未久,及汤子为中郎将,专权自恣……上心内恶之。汤死之后,上心乃解,遂不复问。”15. 《汉书·货殖列传》:“孝武皇帝即位,好仙鬼之事。……于是悉除去先帝之所骄豪,专务以德化民。”16. 《资治通鉴》:汉文帝元年春二月壬辰,齐怀王薨。四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五月丁亥,齐王有罪,废为庶人……六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七月己丑朔,日食既。八月乙巳朔,日有食之。十一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十二月乙卯晦,日有食之。是岁,匈奴入上郡,杀光禄大夫徐闰。匈奴入云中九原,杀代郡太守陈昆。匈奴入雁门,杀代郡守郭广。匈奴入定襄,杀代郡左校裨将军王恢。”17. 《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三年春正月庚申朔,日有食之。二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三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是月,匈奴入代郡五部,杀都尉孙仲。匈奴入右北平,杀辽西太守田广明。四月乙酉朔,日有食之。五月丁丑朔,日有食之。六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九月乙巳朔,日有食之。十月丙子朔,日有食之。是月,单于来朝,复求代郡、云中、五原塞外之地。冬十月丙戌,匈奴三万骑入上谷,杀代郡太守仓慈。十一月癸卯,日有食之。十二月甲寅,日有食之。是月,单于来朝,请罢北边戍卒,罢休勿复击胡。十二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是岁,匈奴入雁门,杀代郡中尉韩安国。匈奴入五原,杀辽西太守东郭延年。匈奴入定襄、云中五原塞外二千余人城邑。匈奴入雁门,杀并州刺奸使马默。匈奴入五原,杀辽西大尹公孙扬。匈奴入雁门,杀护羌校尉韩昌。匈奴入五原,杀护羌校尉辛武贤。匈奴入云中,杀护羌校尉常惠。匈奴入五原,杀护羌校尉义从。匈奴入云中,杀护羌校尉义渠曼丘良。匈奴入云中,杀护羌校尉伊莫候。匈奴入云中,杀护羌校尉沮木曾。匈奴入云中,杀护羌校尉宋登。匈奴入云中,杀护羌校尉韩安国。匈奴入五原、云中塞外五千八百四十三人城邑。匈奴入雁门,杀护羌校尉豆如意。匈奴入雁门,杀护羌校尉王广明。匈奴入雁门,杀护羌校尉宋弘。匈奴入雁门,杀护羌校尉韩安国、杜袭、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韩安国、杜袭、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宋建、韩广、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宋建、韩广、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宋建、韩广、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宋建、韩广、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宋建、韩广、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宋建、韩广、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宋建、韩广、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宋建、韩广、苏强、任翁、金恩、郭昭、徐胜等二千六百四十九名口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古风》之一,共五十四首。此诗是其中的一首。此诗写战国时期一些诸侯为了追逐富贵而互相攻杀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表现了“嗟来之食”的危害和“射利之徒”的卑劣行径。全诗笔力遒健,辞采飞扬,语言流畅,气势磅礴。
开头两句写商纣王的暴虐无道,以及诸侯们争相向纣王献贡品的情景。“货财溢台屋”一句写商纣王的骄奢淫逸生活,“吕政灭诸侯”则写周厉王的暴政导致诸侯纷纷反叛的结局。
第三句写董卓的凶残狡诈,“董卓据郿坞”一句写董卓荒淫残暴的生活,“石崇擅金谷”一句则讽刺了石崇的奢侈浪费。
第四句到第八句写王戎的吝啬贪婪,萧宏的聚敛盘剥,颜渊的清贫恬淡和箪瓢的清高生活。
第九句到第十句写钱多物腐的现象,第十一句写金钱对于人的诱惑和腐蚀作用。第十二句写铜臭对人的讥讽和钱愚的人的可鄙行为。
最后几句写金钱和权力终将招致杀身之祸。
整首诗通过对战国时期一些诸侯为了追逐富贵而互相攻杀的故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贪图钱财和地位的人的鄙视和谴责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这些故事表现了“嗟来之食”的危害和“射利之徒”的卑劣行径。全诗笔力遒健,辞采飞扬,语言流畅,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