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成
注释: 见菊花呈诸名胜:看见菊花献给各地名胜的使者。 勿谓重阳把一枝:不要认为只是赏菊而忘记了重阳节。 嗟予何限古人思:我不禁想起古人的许多事情。 灵均自著离骚日:屈原自作《离骚》以纪念自己的日子。 元亮长歌归去时:《归去来辞》是陶渊明的作品,这里代指陶渊明。 未晓只疑犹泫露:清晨时分,我还怀疑是不是下过雨。 开门忽见满疏篱:打开门,看到篱笆上满是露水。 要呼四海平生友,来醉花前金屈卮
凭谁为斲凤凰枝,欲寄朱弦写我思。 注释:请谁能为我折断凤凰的树枝,用它来弹奏我的思念之情。 着叶浪同烟雨里,开花独向晚霜时。 注释:叶子随风飘舞就像在烟雨中一样,花开得独自面对晚霜的侵袭。 羞随燕麦争春色,故伴乔松栖败篱。 注释:我不愿意像那随风摇曳的燕麦那样争夺春天的美景,所以我选择孤独地陪伴这枯萎的乔松栖息在破旧的篱笆旁。 唤取老嵇挥数弄,不辞满引帐前卮。 注释:让我拿起古琴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他的朋友玉溪的诗。 我们来看第一句:“长年闻老病,终日拥柴门。”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长久以来就听说你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你整天都关在柴门后,不让人进去。 “长年”指的是很长时间,表示对朋友长期的关心和担忧;“闻老病”则直接点明了朋友的身体状况,暗示了诗人对此的担忧和不安;“终日拥柴门”则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接下来看第二句:“冷落田文饭,凄凉北海樽
【诗句解析】 1. 闻名四十载,兹地忽相逢。 - “闻名四十载”:此句表明诗人对玉溪这个地方已经耳熟能详,有四十年的时间了。 - “兹地忽相逢”:忽然在这里与玉溪相遇,表达了诗人的惊喜和意外之情。 2. 每听谈前事,相看泪满胸。 - “每听谈前事”:每次听到人们谈论过去的事情,这里指的是玉溪的历史或往事。 - “相看泪满胸”:看到彼此都流下了眼泪,形容悲伤到极点,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 3.
惠声伯窗前独桐 只期待翠影在窗外,岂料几年已到碧空。 自笑我襟怀的志向与君相似,饱览霜雪也与你相同。 千岩夜月双溪外,一曲晚天横笛中。 暂且陪伴清雅的环境,会看到朝廷奏响薰风。 注释:翠影:青葱的树影。 译文:我只希望我的志向如同窗外的梧桐树影一样,能够一直留在窗子之外,而没有预料到几年过去后,我的志向竟然已经飞到了碧空之中。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
【注释】 能谋:才智。似:好像;仿佛。于纣兴亡:对于殷纣灭亡的事。特:只、仅。微子:商朝开国功臣,名启(一作“箕”)。周武王灭商后封其为微子,建都于商丘。决:成就。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绝。首句“能谋虽似周公圣”,用周公来比喻孔子的才学和智谋,说他有圣人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并没有像商纣那样糊涂昏庸,所以能谋,也就是能够谋划国家大事,是“圣”者。第二句“于纣兴亡特未分”
【注释】: 商后:指孔子的弟子曾参,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学问著称。孔子死后,他服丧三年(一说五年),居守庐舍,以示哀思,故称“商后”。 区区:形容小气、狭隘,这里是指不计较个人得失。 洪范:《尚书·洪範》是《尚书》中的一篇重要文献,其中记载了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准则和原则。 三仁:指孔子的三个学生颜回、仲由、子贡,他们都以忠诚、孝顺、信义闻名于世。 【赏析】:
注释: 1. 颂一首:这是一首赞颂春天夜晚月夜的诗。 2. 一声蛙:月亮发出的声音,如同蛙鸣一样清脆。 3. 撞破虚空共一家:月亮的光芒穿透了虚空,与大地上的万物融为一体。 4. 正恁么时谁会得:在此时此刻,谁能理解这美妙的境界呢? 5. 岭头脚痛有玄沙:在山岭之上,感到脚下疼痛的人,只有玄沙禅师能够理解。 赏析: 这首咏物诗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注释:损益由人好乐间,须于情窦著防闲。 损益指得失,由人好乐间即在得失中,须于情窦著防闲指要懂得情感的节制。 鸡鸣舜蹠能分得,始向师门见一斑。 鸡鸣比喻早晨,舜蹠指舜的脚,分得是分辨,见一斑是看到了一小部分,意谓舜能够分辨是非,从一部分看出整体,开始向老师学习。 赏析:这首诗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为引子,表明了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真正懂得道理、掌握知识
【注释】 1.论语 :儒家经典。2.体不勤劳谷不分:语出《论语》。3.植杖:插下手杖。4.道元来亦未闻:语出《周易》。5.担板:指打柴或挑水用的竹扁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夫劳作的诗。首句“体不勤劳谷不分”,意思是说,如果身体不劳动,那么粮食就生产不出来。“毅然植杖俯而耘”写的是农夫用双手去耕耘土地的情景。第二句“从前一向空担板”,写的是农夫过去经常空着担子回家。第三句“大道元来亦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