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
徐贲的《徐山人耕渔轩》是一首充满田园诗意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荷锸陇头春雨:描述了一个农夫在春季雨后耕作的场景。“荷锸”指的是扛着铁锹,这是古代农民常用的工具,用于开垦土地。“陇头”是指田间地头,而“春雨”则暗示了春天的湿润与生机。这一句通过简洁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春耕图,展现了农耕文化的勤劳与朴实。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内容、手法和语言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并识记相关诗句及名句的意思,同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思想主旨等分析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从“银灯独照梨花”这句诗来看,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清雅素淡的画面:夜深人静时,只有一枝梨花独自对着灯光绽放着洁白无瑕的花朵,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李商隐那首《嫦娥》中的名句“云母屏风烛影深”
【解析】 “江声”“客路”点明离别之地,“千里万里”写出离别之遥,“长亭短亭”点明旅途的艰辛。“后夜”是说别后又经过一段时间。“何处”即“在何方?”。“相思”指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芦花明月沙汀”是写景,也是抒情。“芦花”“明月”“沙汀”三词连用,描绘出一幅凄清、孤寂的景象,表现了离别时的愁苦心境。 【答案】 送别沈德虔 江声千里万里,客路长亭短亭。 后夜相思何处?芦花明月沙汀
【注释】 题画:指在画面上题写的诗文。闲扉:空门,也作“虚扉”,意即无门,指有门而常关。沙边小径:水边或沙洲的小路。连朝:接连不断。飞花:随风飘落的花瓣。昨夜:昨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篇意境优美,情韵悠远。 此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春雨图。“竹外”句写竹篱之外的景象。竹外,指竹子之外,也就是竹林之外。竹外,本没有门户,这里说“半掩”,说明是虚设的门户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长淮浪平风暂息,万里云消楚天碧。 (注释:长淮河平静如镜,风也暂时安静下来,万里之外的云彩消散,天空变得湛蓝。) - 译文:长淮河的水面平静如镜,微风也暂时安静下来,远方的云彩散去,天空变得一片湛蓝。 2. 东方月出海门宽,浩浩清河黯无色。 (注释:东方的月亮在海门外显得格外宽广,清澈的黄河在夜色中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 译文:东方的月亮在海门外显得格外宽广
【解析】 “偶过邻家看竹”句,意思是:偶尔经过邻居家门看到竹子。“寒日山川易晚”句,意思是:寒冷的阳光照射下,山野中的景物显得更加宁静而幽远。“归时门掩松阴”句,意思是:回家的时候,院门已经紧闭了。 【答案】 题画 偶过邻家看竹,因来僧寺弹琴。寒日山川易晚,归时门掩松阴。 译文: 我偶尔走过邻居家门前看到那竹子,于是来到附近的寺院弹奏古琴。寒冷的阳光映照着山野,景色变得安静而遥远
【注释】 题画:即“题画诗”。 舣舟:在船上靠岸。 沽酒:买酒。 方来:刚刚来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山间溪流、雨后天晴的美丽画面。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景象之中。 首句“雨后山青云白”,描绘了雨后山中的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雨后”和“山中”都暗示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接着
【注释】 草色:指春天草地的颜色。东西:指东、西。客路:行旅之路。江声:长江的流水声。早晚:一天之中。春潮:指春天江水涨潮。别后:离别之后。鸣禽:鸟鸣。疏雨:稀疏的细雨。兰苕:兰花,香草。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尹的深情厚意和依依惜别的情怀。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景,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心情。后两句抒情
【解析】 此诗的注释应为:写意,写意画;山高水长,自然之景。 译文:看山看水,独自坐禅,任凭风吹雨打也安然自眠,日日如此。客人来又去,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岁月如此。 赏析: 本诗写意,写意画。诗人通过写“山水”“花”等景物的变化,表现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理想。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优美隽永。首句点题,说明这是一幅写意山水画。二、三两句进一步描绘这幅写意画中的情景。“看山看水”“听风听雨”
注释:燕子楼头初月,桃花门外春风。 燕子楼是唐代名妓关盼盼所居之处,位于扬州西北郊。初月、春风都是美好的自然景物。这两句写景,烘托出诗人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肠断琵琶弦里,愁多懊恼歌中。 肠断:指心碎肠断;悔恨。琵琶弦,代指音乐声。歌中:指歌声。这两句说,在音乐声中,我心碎了,在歌声中,我悔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