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以壮
【注释】 夜泊:夜晚停船。汾水:指山西省的汾河,在今山西、陕西省北部。邻舟:同泊一船的船只。 白头吟:《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作者不详,是一首男女相思之歌。绝凄清:非常凄清,指曲调凄凉悲切。 半入空虚:一半入于虚空。 阿谁:是谁,即何人。红豆:一种生在树上的豆科植物,果实可食,也可入药。 卿卿:对对方的敬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船上听到邻船琵琶声,感到曲调凄清,不禁感叹起爱情的不幸遭遇来。
夜泊汾水闻邻舟琵琶 夜色沉沉,我独自泊船在汾水岸边。忽然听到旁边船上传来的琵琶声,那悠扬的乐曲像泉水一样清彻入耳。 此心流出玉壶欹(qī),惊起鸳鸯不欲知 我的心情随着乐曲起伏跌宕,如同玉壶倾侧,不禁让人心神不宁。突然之间,一阵琴音将我惊醒,仿佛一只鸳鸯从梦中惊起,不知所措。 刀剪为谁停子夜 我不禁想到,这琴声是否也像是刀剪一般,在宁静的夜晚切割着我的心弦?它是否是为了某个人在深夜里
注释:在夜泊汾水时听到邻舟的琵琶声,我担心惊扰到花丛中盛开的夜合花。这让我想起了那棵相思树,它好像正在弹奏着琵琶。春日的怨恨已经埋藏在洲上井里了,而鹅黄的小袖却不知道寒意的存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在汾水边泊船时所听到的邻舟琵琶声的情景。诗人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同时也被周围美丽的环境所陶醉。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寂寞和孤独,因为他知道,这美妙的音乐并不是为他而奏的
注释: 亭榭幽深与水澄,异妆人影一层层。 近来我欲移居去,胜入空山学野僧。 译文: 亭台楼阁幽深而宁静,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周围的景色,人们穿着异样的衣裳在岸边行走,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最近我想搬走,到空山中去学习隐士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亭台楼阁、清澄湖水以及人们的美丽身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喧嚣,寻求一种静谧生活的愿望
夜泊汾水闻邻舟琵琶 夜泊在汾河旁的旅店中,听到邻船传来的琵琶声。 四空岑寂不知归,散入金沙茉莉围。 四周空旷寂静,不知道该往何处归去,仿佛散落进金沙和茉莉花的包围之中。 错愕汉宫无地住,一声浮海有明妃。 惊讶于汉宫无处容身,仿佛飘浮在海上的李延年,而那一声琵琶声仿佛是昭君出塞时的叹息和哭泣。 注释: - 夜泊汾水闻邻舟琵琶:夜里停靠在汾河边的旅店里,听邻居船上弹琵琶的声音。 - 四空岑寂不知归
【解析】 题澹绿山人隐居:淡绿的山人居住在深隐的山林里。 粉墙一带围山入,两树绯桃亚槛前。淡绿的山人住在一堵粉墙上环绕着的山林中,两棵红色的桃花在栏杆前面盛开。 若使黄莺啼柳外,草庐多恐不成眠。如果让黄莺在柳树外面歌唱,那草屋就难以安眠了。 注释:“淡绿”:淡青色;“亚”“亚”:靠近;“篱”:栅栏,矮墙;“绯”:红色;“阑槛”:栏杆和短墙。“草庐”:用茅草盖成的房屋。 赏析:
栀子花 花气当帘未寂岑,客边无梦夜沉沉。 不须结实成凉药,已解平生郁结心。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栀子花香气弥漫,犹如轻风吹过窗帘,使得室内一片宁静,仿佛能听到花的低语。 - “栀子花香气弥漫”:描述了栀子花的香气如何渗透到周围的环境中。 - “花气当帘未寂岑”:花香如此浓郁,以至于它几乎成为了一道屏障,使室内环境变得宁静而平和。 - “未寂岑”:这里的“岑”指的是寂静无声的夜晚
【注释】 独向:独自面对,独自面对。 云边:山脚下。 画图:指山。 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合称,今湖南境内的大江大河。一气:一片气势。逼平芜:直逼平坦的草地。 白头:形容岁月流逝之快。吟尽:吟诵到极点。无聊处:没有意思的地方。怨入:怨恨进入。西风草半枯:西风刮过,草木一半枯萎。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独自面对画图,在秋夜中静听远处传来的哀婉的笛声,似乎连潇湘之气也一齐吹来,使诗人感到了一阵凄凉
【注释】 ①无端: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②湘竹:湖南产的竹子。 ③黄叶:黄色的树叶。落西邻:落在西邻家。 ④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诗的前两句以“秋夜”为背景,以“无端飞出大江滨”起兴,写秋风萧瑟,将笛声吹奏到大江之滨。“况乃秋深易恼人”,进一步描绘出秋天的凄凉景象,使人更感心烦意乱,难以自安。后两句则写湘竹、黄叶等物象在诗人眼中的凄迷景象。全诗语言朴实,却含蓄深沉
注释:原本素白的心,不染世俗的繁华,却不如春风般温柔地赠予谁。 浓郁的香气弥漫在重重的门扉中,无法阻挡它泄露出去,又怎能轻易允许他人窥视? 赏析:此诗以栀子花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纯洁、高雅之美的赞美之情。 开篇即以“素心原不上胭脂,不及春风却赠谁”两句直抒胸臆,描绘出一幅清纯脱俗的画面。这里的“素心”指的是栀子的白色花瓣,象征着纯洁无瑕;“不上胭脂”则暗指这些花朵并不追求华丽,不沾染世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