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遹
译文: 支道林喜欢养马,王献之喜欢打蜡屐。 他们各自喜好不同,都形成了独特的癖好。 两人都享有远大的声名,都有超越时代的业绩。 终究胜过王安丰,常常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 注释: 1、支公:指晋朝人许掾,字支公;阮籍(yuè jí):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人。他生性疏放,喜啸善辩。嗜酒能啸,善弹琴,有高远之志。 2、畜(chù)马:饲养马匹。 3、蜡屐(jī):用蜡制成的鞋。 4、旷远名
注释: 1. 素律吹暮秋,北风凄以怒:清晨的寒气吹拂着深秋的季节,北风凛冽而猛烈。 2. 百卉悴不芳,木叶辞林树:各种花草都枯萎了,失去了往日的鲜艳;树木的叶子离开了树梢,飘落在林间。 3. 蟋蟀在户鸣,阳禽亦南度:蟋蟀在屋檐下叫唤,大雁也向南飞去。 4. 万景不暂待,涉迹皆成故:世间的一切景象都不会永远停留,每一步足迹都会成为往事。 5. 昔我青云交,接轸驰皇路:从前我们一起驰骋在朝堂之上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与关键词。 诗句释义: 1. 汉苑有佳人,颜色丽明霞。 - “汉苑”指的是汉朝时期的宫廷或皇家园林,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描绘的美丽场所。 - “有佳人”意味着这里有着美丽的女子。 - “颜色丽明霞”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同晚霞般绚丽多彩。 2. 一旦先朝露,委弃泥与沙。 - “一朝”表示某一时刻,暗示了某种命运或结局的到来。 - “朝露”比喻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内容中的“表现手法”和“炼字”。赏析时要善于捕捉诗中重要信息,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 本诗首联写“我”在山中与来客相会。颔联承上启下,写“我”对来客的欢迎,并问其为何不归。颈联写山中春色未老,物产丰富,景物稀少。尾联写“我”有远大的理想,决心离开山中返回尘世。 【答案】 译文:从山里来的客人,今天早上叩我的门。手持书信
竹节矶 鱼亭东下二百里,碧沙锦石清相于。 渐江脉竭泉眼涸,四十七濑成沟渠。 春雨骤至连日夜,万川汨汨争归墟。 奔涛聒天沤拥树,潏湟漰渤增欷歔。 竹节矶头水石怒,白浪大如仙人车。 覆船山下船忽覆,桃人土偶皆沦胥。 橐中幸无千金装,一琴一帙靡留馀。 神功冥力获济此,微山阴侯吾其鱼。 寄语后人慎舟楫,悔不先戒存衣袽。 吾家老咸不解事,东面招手从之居。 生逢圣世有至幸,谁能沈抑同三闾。 【注释】 ①鱼亭
四月上浮梁,溪清水活活。译文:四月份到了浮梁县,清澈的溪水在流淌。 漱流就帆阴,晞发迎蘋末。译文:在小舟的船篷下洗涤,让头发迎着风中的柳絮飘散。 闽兰花已抽,吴桑叶初捋。译文:福建的兰花已经盛开了,而浙江的桑树叶子才刚长出来。 览物悟岁时,放怀信超越。译文:观赏着眼前的万物,感悟到了时间的流转;心情开阔得无所拘束,相信自己能够超越世俗。 浩然箕颍心,果哉亮难夺。译文:心中充满浩然之气
【注释】 发率川下新安江——发,指发船;率,乘、驾的意思。川下,指江边。新安江,浙江的一条支流。 乘涨——趁着涨水的时候。 香桡——泛指船桨声。明镜——比喻江水波光闪烁,像镜子一样明亮。 深秀乐山情——形容山势高耸入云,秀丽幽深。 至清表水性——水质清彻透明,如同美玉一般光洁。 亭亭积翠成——形容山峰重叠,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草木新晖净——指阳光照射在山上,使草木焕发出清新的气息。
结庐在山曲,采药山之阳。 注释:在山间曲折处建造了一间小屋,在山的南面采集草药。 译文:我在山间小路旁搭建了一座茅屋,在山的南侧采集草药。 宿云起半岭,滃然满高冈。 注释:夜幕降临时,山中云雾缭绕,弥漫在高高的山岗上。 译文:夜幕降临时,山中的云雾缭绕着山间的小道,弥漫在高高的山岗上。 川上微雨过,霭霭桑榆光。 注释:细雨过后的山谷中,笼罩着一片淡淡的雾气,桑树和榆树的光辉在雾中若隐若现。
注释: 1. 春阳何迟迟:春天的阳光多么迟缓啊,形容春天来得很慢。 2. 元景:指春天。 3. 数数:形容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4. 崦嵫(yān zī):古代神话中的山名,传说是日落之所,后来用来比喻年老。 5. 丙夜漏方促:晚上的时间过得特别快,漏壶里的水很快就流完了。 6. 立身在壮年:我在壮年时期要立志建功立业。 7. 我友:我的友人。敬相勖:恭敬地互相勉励。 8.
诗句释义: 1. 晚出南安城,还视东山坞。 描述诗人晚上从南安出发,回望东方的山峰和山坞。 2. 纸钱白纷纷,多于寒食雨。 纸钱在风中飘散,数量之多超过清明节的雨量。这里的“纸钱”是指祭祀用的纸制品,而“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墓、祭祖。 3. 松柏夹高原,饥乌啼墓门。 高原上生长着茂盛的松树和柏树,乌鸦在墓地上空盘旋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