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遹
【注释】五月五日:端午节。江楼:临江的高楼。碧水苍烟:指江上烟雾迷蒙的景象。澹澹:形容水波不兴貌。东吴(今属江苏苏州市):古代地名,春秋时为吴国地。越山:指浙江绍兴境内的山。蒲醪:以糯米和酒曲酿成的酒。菰芦:即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常用来作药。销声匿迹:形容隐居生活。馈𩞟徒:馈送食物给乞丐的人。 【赏析】《五月五日江楼题》,作者自注:“端午前一日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在节日里观风景
诗句释义: 1. 晚出南安城,还视东山坞。 描述诗人晚上从南安出发,回望东方的山峰和山坞。 2. 纸钱白纷纷,多于寒食雨。 纸钱在风中飘散,数量之多超过清明节的雨量。这里的“纸钱”是指祭祀用的纸制品,而“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墓、祭祖。 3. 松柏夹高原,饥乌啼墓门。 高原上生长着茂盛的松树和柏树,乌鸦在墓地上空盘旋鸣叫
【诗句释义】 南风温暖,万物生长,草木茂盛,生机勃勃。鸟儿在茂密的树林中欢快地鸣叫,享受着好风拂面。动物和植物都在各自的环境中得到满足,天地之间一片旷然开朗。心境空灵,得失之心皆忘,障碍尽消,物我两忘。真正的契悟并不遥远,精妙的道理难以穷尽。 【译文】 温暖的南风使万物茁壮成长,草木繁盛、生机盎然。鸟儿在茂密的树林里欢快地歌唱,享受着好风拂过脸颊。动物和植物都各得其所,天地之间一片旷然开朗
【注释】 山郭:指临江的城郭。 楼阁:楼台亭阁,此处指临江的楼台。 歌管:音乐声。 桃叶楫:即“桃花笺”和“叶舟”,古代女子用此来传情达意。 舞茵:跳舞时所用的地毯或垫子。 催试:催促试穿。这里指催促女子试妆。 日将曛:太阳要落山了。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上片写临江景色,下片写游兴不减而归,全词意境优美,清新淡雅。 词的上片写临江之景,开头两句点题。“山郭静”
诗句释义 1 杳杳践修途:形容道路漫长且难以辨认。 2. 苕苕陟孤巘:形容山峰高耸而陡峭。 3. 沙旷水芜寒:描述沙洲广阔,水草茂密而显得冷清。 4. 江深春日晚:形容江水深邃,春天的傍晚时分。 5. 川路极威纡:形容道路弯曲复杂,引人入胜。 6. 流芳增缱绻:比喻美好的名声或影响可以延续很久。 7. 鄱水接盱江:描述了鄱阳湖水与盱眙江的连接。 8. 室迩人何远:意味着尽管身处近处
君子应慎言,吉祥人寡辞。 流连于三缄之铭,反复吟诵《白圭》之诗。 国家武者好说话,良鉴在于《龟鉴》。 嗣宗名至而谨慎,此理谁能知
下面是对《浣溪沙•艳情》逐句的释义: 1. 睡鸭凄清夜未眠:“睡鸭”指的是在夜间静静睡觉的鸭子,它们似乎因为环境寂静而显得格外安静。“凄清”则形容了夜晚的氛围,给人一种冷清、寂寞的感觉。“夜未眠”则直接点明了时间已是深夜,但主人公却未能入睡。这里的描写通过“睡鸭”这一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夜晚氛围。 2. 银荷低照象床边:“银荷”通常用来比喻月亮或星星,这里可能是指月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1) 卧觉四维静:诗人在舟中睡醒,觉得四周很安静。四维,四方。静,静止,寂静。 (2) 杳然舟已行:隐隐约约地看见船儿已经驶远了。杳然,隐隐约约的样子,形容船儿行得很远,看不见了,看不到尽头。 (3) 残月时一照:不时有月亮映照。残月,残缺的月亮。 (4) 夜气怆以清:夜晚的江水显得清凉而凄清。怆,悲伤、凄楚。 (5) 不闻人语响:听不见人说话的声音。 (6)
注释: 却月横云悄然未舒,看花踏草兴趣全疏。屏山寂寞夜如斯,烛火香焦还未能入睡,几次偷看寄来的书信。感他珍惜怕他虚,他珍视的我是否也会珍惜他?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女子病中寂寞无聊。“却月横云”,指明月高悬、乌云密布之景象,暗喻女子因思念远方之人而心情郁闷。“看花踏草兴全疏”,春日花开草长,本应赏心悦目,然而此时女子却无心观赏,因为思念之情使她兴致全无。“屏山”二句,以屏风为喻
这首诗的原文是:“蝉翼裁成称体衣,妍和风日燕交飞。远山泓黛一行低,雨滴樱桃随泪落,心缄豆蔻怯人知。残莺新絮断肠时。”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蝉翼裁成称体衣。 译文:用蝉翼制成的衣物,轻盈而美丽。 注释:蝉翼,形容衣服材质轻薄,如同蝉的翅膀一般。称体衣,即根据身体尺寸定制的衣服,表示非常合身。 2. 妍和风日燕交飞。 译文:阳光明媚,燕子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注释: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