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意,最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欣赏。此题要求“赏析”。 ①第一句“一阁一亭新筑”,写楼台亭阁、山丘小溪都是那么适宜;第二句“一天风月一帘知”,写楼台亭阁、山丘小溪都能领略到风月的美妙。“新”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②第三句“一窗梧影动”,写窗内窗外的梧桐树的影子在摇动;第四句“一榻柳阴移”
【注释】 东坡引 · 手镜: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曾用黄泥做成小手镜,以便于夜间梳妆照镜。此词写其对这小手镜的依恋之情。 滑如霜薤叶(cuì):指手镜表面光洁如霜,光滑如薤(suì)叶。 细似湘纹节(zhēn):指手镜纹理细腻如同湘绣上的花纹。 琉璃黄映消肌雪(lí huán yíng xiāo jī xuě):形容手镜映出的光线柔和明净,仿佛是肌肤上融化了的冰雪一样。 匡床凭拂拭(quān
【诗句】 半卷半垂帘幕,半村半郭人家。 【注释】 - 半卷半垂:形容景色或事物一半被遮挡,一半露出来。 - 帘幕:指窗帘或者帷幔。 - 半村半郭:指村落和城墙的位置,一半在村中,一半在城郭之中。 - 人家:这里指村落或城镇的民居。 【译文】 半卷半垂的帘幕,一半在村庄,一半在城郊;一半隐藏在山野之中,一半显现在人间烟火之间。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通过“半卷半垂”四字
【诗句解读】 1. 终古灵奇恢禹绩,中流河渎平分。云沙浩浩水粼粼。黄牛如断岸,白马暗通痕。 2. 南北维舟争报赛,九州万派知遵。安澜直自到天津。河清应献颂,海若尽称臣。 【注释与赏析】 - 终古: 长久的时间。 - 灵奇: 奇妙,奇异。 - 恢禹绩: 形容大禹治水的功绩伟大。 - 河渎: 古代的河流。 - 云沙浩浩水粼粼: 描述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 - 黄牛如断岸: 比喻河水冲刷河岸
《东坡引 · 手镜》是一首清代诗人董元恺的古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诗名与作者: - 诗名:东坡引 · 手镜 - 作者:董元恺 2. 诗句原文: 清光憔悴久,情绪消磨有。菱花新样频携手,泪痕犹在否。 从郎别后,时时昏黝。长只共夫人争瘦,团圆两字今番又。 相依堪白首,相依堪白首。 3. 注释: - 清光憔悴久:形容心情忧郁,长时间感到悲伤。 - 情绪消磨有:情绪被消磨殆尽。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诗句释义: 1. 红蕤光欲耀。 2. 紫树云争绕。 3. 携来岭海邯郸道。 4. 得人怜惜早。 5. 得人怜惜早。 6. 玉绳低处,罗帷未晓。 7. 却此际情深多少。 8. 从今消受檀郎抱。 9. 一宵残梦了。 译文: 红蕤花盛开,光芒耀眼;紫色的花树环绕着云朵,仿佛在争夺天空的光辉。我带着这美景来到了岭海之巅,如同穿越到了邯郸之地。得到了人们的怜惜与喜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的解答需要考生熟悉诗词内容和作者,同时结合诗词中的语言、手法、主题等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情感主旨。此题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注意从诗中找出能体现主旨的诗句,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一骑红尘飞昔梦,片帆两地西风”的意思是:骑马奔驰如入梦境,片帆驶过两地,只见西风吹动。这里用一“飞”字,将人与马的奔腾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一片”二字,则写出了片帆的孤零。
【注释】 百花洲:在今南京西南。 凄迷:形容景象使人感觉凄凉、模糊不清。 貕巷:小巷。 锦帆:指战船。 粉塘:指妓院,因妓女搽脂抹粉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过江南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繁华盛事的追怀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 上片写望中所见。“独向百花洲上望”一句,点出“望”字,表明作者独自一人来到百花洲上,眺望着眼前的美景。“凄迷衰草连空”,这句描绘了百花洲上的景色,衰草连天
临江仙 · 秋晚 客路不归秋又晚,孤舟日暮行迟。绿潭红树影参差。荒城临古渡,惊月练梳枝。 隔年拟待春消息,花开花谢相思。莫愁还自有愁时。寸心言不尽,一种乱如丝。 注释:客旅之路无法归来,秋天已经晚矣,独自乘坐的小船在黄昏时分行进缓慢。绿色的池塘和红色的树木映衬在一起,形成参差的倒影。荒凉的城郭靠近古老的渡口,明亮的月亮像梳理枝叶一样照耀着。 隔年的春天我打算等待着春天的消息,花儿开败后
【注释】 花朝:农历二月初三。 护花儿:古代流行的一种曲艺,以“唱”为主,辅以“念”、“做”、“打”等表演方法。 山妻:山居妻子。 【赏析】 又名《鹊桥仙》,是宋代词牌名之一。这首词写春日赏花的愉悦情景。上阕写春光将尽时与花为伴的情景;下阕描写在繁花似锦中拈花微笑、细读、花落花开花事变换的过程,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全词以“花”为主线,通过描写春光将尽时与花为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