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如霜薤叶。细似湘纹节。琉璃黄映消肌雪。匡床凭拂拭。匡床凭拂拭。
孤眠此夜,偏生欹仄。较不似昨宵宁贴。思量几度重铺设。与郎随转侧。与郎随转侧。

【注释】

东坡引 · 手镜: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曾用黄泥做成小手镜,以便于夜间梳妆照镜。此词写其对这小手镜的依恋之情。

滑如霜薤叶(cuì):指手镜表面光洁如霜,光滑如薤(suì)叶。

细似湘纹节(zhēn):指手镜纹理细腻如同湘绣上的花纹。

琉璃黄映消肌雪(lí huán yíng xiāo jī xuě):形容手镜映出的光线柔和明净,仿佛是肌肤上融化了的冰雪一样。

匡床凭拂拭(quān chuáng píng fú shì):指用手擦拭着床榻。

匡床凭拂拭,匡床凭拂拭。

孤眠此夜,偏生欹侧(qū zhé):指独处一夜,因思念而心神不宁,常常歪斜不正。

偏生:特指。

思量几度重铺设(chóng fù jǐ dù chóng fù shè):多次重新铺好被褥。意谓因为思念而失眠。

与郎随转侧(yǔ láng suí zhuǎn cè):指辗转难睡,不能入睡。郎:丈夫。

赏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在杭州任官期间。当时,苏轼自制了一块小手镜供夜间使用,用以照见容颜,防止鬓发散乱。词中“手镜”二字即代指此物。

首句“滑如霜薤叶”,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手镜表面的光洁平滑,就像新鲜的蔬菜叶片一样,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之感。紧接着,“细似湘纹节”则是从纹理方面入手,描绘手镜的细节之美。这句中的“湘纹节”指的是湘绣上的花纹,既表现了手镜的精致细腻,又体现了苏轼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接下来的句子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意象——“琉璃黄映消肌雪”。这里的“黄”并非单纯的颜色描述,而是暗指月光。手镜映出的月光,犹如消融的冰雪般柔和明净,使苏轼的心灵得到了一种宁静和安宁。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苏轼对月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匡床凭拂拭”,则是指苏轼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用手轻轻地擦拭着床榻,试图让心灵得到更好的休息。这里的“倚侧”二字,则进一步渲染了苏轼失眠的状态,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最后一句“思量几度重铺设”,则是说苏轼因为思念而失眠多次重新铺好被褥,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深情和思念之切。

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通过对一个微小事物——手镜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