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墩好,荇藻积空明。
跃入锦鳞堪上箸,网来文雉足调羹。
肠断一声莺。

【注释】:

青墩:《太平寰宇记》卷九二五引《晋书》:吴孙皓时,有青墩人种麦于田,遂以名县。

荇藻:《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洲,水草也。”《说文》:“荇,水草也。”又引《尔雅》:“莋,荇藻也”。郭璞注:“今呼蓏为荇。”

锦鳞:鱼的别称。南朝宋谢灵运:“江潭兮芰荷,锦鳞兮文鲤,对沼兮连鱣。”

上箸:《孟子•尽心下》“鸡鸣而作,舂粟而食,伐棘而食,食则甘若饴。我口之于味也,有同耆(qí)者乎?”杨伯峻注:“耆音旨,美味也。《方言》‘旨、美、甘,多也,皆美味之谓’。”

调羹:《礼记•内则》“羹食不兼味”唐孔颖达疏:“羹者,调和百味也。”

肠断一声莺:杜甫《绝句四首》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令。全词通过对江南初夏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语言平易自然。

上阕写春末夏初的景致。起句点明“青墩”,即江南水乡,接着写江南水乡初夏时节的景象。“荇藻积空明”是说水面上长满了荇藻,倒映在水中,形成一片明亮的空蒙景象。这既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又写出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江南景色。接下去两句,写水中游动的鱼儿与岸边采菱女的情景。“跃入锦鳞堪上箸”,“锦鳞”即锦色鲤鱼,指鱼群在水底游动,好像跃入了水中的锦绣图案中,可以用手拿着吃。“网来文雉足调羹”,“文雉”指野鸡,其羽毛色彩艳丽如画,用竹篾做成的笼子能捕获它。这些美丽的鱼儿和野鸡,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两句通过写鱼儿和野鸡,衬托出江南水乡的富饶和美丽。

过阕进一步描写江南初夏的美景。“肠断一声莺”,“肠断”二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思念之情。“一声莺”是说春天刚过去,夏天来临之际,鸟儿们发出叫声,表达它们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这一句既写出了初夏时节的景色,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肠断”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与丰富的物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