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恺
金陵春望 孝陵衰草下牛羊。春风绕建康。一片降帆过眼,短笛倚斜阳。君莫问,石头冈。寝园荒。铁锁沉沉,金凫寂寂,玉树茫茫。 注释: - 孝陵:指的是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 衰草:枯萎的草地。 - 牛羊:指牛羊在墓地周围吃草,这里用来比喻墓地周围的荒凉景象。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建康:古地名,即今天的南京市,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 降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翻译和赏析。 “巫山一段云”:巫山,地名,在今四川、湖北两省边境一带;这里代指巫山神女。“悼友”:诗人怀念友人。“雨洒空床笛”,意思是说雨打湿了空空荡荡的床席,传来了悠扬的笛声。“泉台一别信沉沉”,泉水边,我与你诀别,你的书信如沉甸甸的铅块般压在我的心头上。“泉台”,传说中的水府。“肠断到而今”,我至今仍然悲痛不已。“把酒魂应绝”,我端起美酒来,想到你,不禁泪流如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淑真的词。朱淑真,字淑真,号幽兰居士,宋代女词人,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为河南洛阳人。她出身仕宦之家,因父亲作宰相,从小便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然而她从小好学,通书史、善文词,尤工于诗。由于封建的等级观念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束缚,朱淑真一生虽屡有出嫁之想,却始终未能跨进婚姻的殿堂。直到年届中年,终于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冬嫁给了赵令作继室
春光好 · 过沉香亭址 荒亭北,夕阳空。晚烟笼。倾国名花何处,只春风。 注释与赏析: - “荒亭北,夕阳空。”:描述了一座荒废的亭子在北方,太阳已经落了,四周一片寂静。 - “晚烟笼”:形容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景象。 - “倾国名花何处,只春风。”:这里提到的“倾国名花”,指的是那些美丽的花朵,但它们究竟在哪里呢?只有春天的风吹拂着它们。这句话表达了春天的来临和花朵的美丽。 -
【解析】 题干中“格式要求”是考查诗词鉴赏的关键词。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注释和译文,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以及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注意不要遗漏了某些字词。 本词上阕写天山先生过篁川废园时的情景,下阕写作者与天山先生同游时的感慨。 前两句“努力加餐,亟为问、江东米价”,意为:努力进食,快去打听江东的米价,可叹囊空如洗。“努力加餐”,意谓要吃得好一些
【注释】 百顷:一百顷。风潭:即水潭。镇:镇守。一派:一片,这里指江面。遥掩映:隐约被树木遮蔽。捼蓝(shǎn)漱碧:水波清澈见底。捼蓝:水深的样子。漱碧:洗涤碧色,这里泛指清波。丛芦:密集的芦苇。幽筱(xiǎo):青竹。瓜嚼水精白袷(jiā)冷:瓜果吃起来很凉。瓜:这里代指瓜果。水精白袷(jiā):用珍珠装饰的衣服或帽子。李:李子,这里指李子果肉,李沉玉甃(zhòu)红尘少
【译文】 满山翠绿的树木,挺拔秀丽的山丘。清凉的树影映在水面上,像午梦刚刚醒来。花蜜酿好了,竹叶上结了一层薄雪,蚕儿爬满了竹匾。羡慕那林中无数蜕去龙鳞的蝉,千竿高竹。 抬头望去鹭鸶窥探影子、翘起脚跟,溪边喜鹊噪叫,巢在繁密的树叶间。听到鸟鸣声还没完,蟋蟀叫声又接着。收网回家,斜倚在柳树根上,借着月光读书。一篙水涨,泛着轻舟,波纹如縠。 【注释】 ①青墩:地名,今江苏太仓县东北。②积翠:积翠峰
满江红 · 青墩夏咏铁笛凄清,三弄后、高云欲裂。还消受、篆烟几缕,匡床八尺。浴罢芙蕖花底湿,妆残茉莉香中觅。对团圞、素月坐长风,松间石。 纨扇扑,萤飞急。金井断,虫吟逼。叹中年以后,伤神何益。夜永试寻河朔饮,数奇莫去蓝田射。玉绳低、急雨响琮琤,冰弦砉。 注释: - 满江红:词牌名。 - 青墩:地名,在今浙江嘉兴一带。 - 和陈其年江村韵:模仿陈其年(陈子龙)的江村风格创作。 - 三弄后、高云欲裂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万绿丛深”,描述了一片繁茂的绿色植被,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 “忽点缀”,意为忽然之间增添了一些景物或元素,这里指黄鹂鸟的出现。 - “黄鹂两个”,形容数量少而珍贵,可能是说黄鹂的数量不多,但非常美丽。 - “日趖午”,太阳高照的意思,形容天气晴朗。 - “槐阴斜转”
【注释】 小阁如船:指小阁子如同船只,小巧玲珑。青墩夏咏:作者在《满江红·夏日青墩怀古》词中提到:“想当年、曾于赤壁矶头,看黄鹤飞来,玉箫吹彻。”这里用“青墩”代指赤壁矶。陈其年:即陈维崧(1625~1682),字季迪,号迦陵,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清康熙初年为诸生。明末清初著名词人,有《湖海楼集》。后以遗民自居,与朱彝尊等唱和。 落笔啸高天,惊南斗:形容诗人挥笔如神,文思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