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
晚眺 晚眺郊原接鼓鼙,春风春草暮萋萋。 新田落照牛羊见,冥火穿林燕雀低。 拾翠归人无意绪,吹箫客子怨羁栖。 数逢耆老淹留问,指点当年说大堤。 译文: 晚时眺望郊外的原野,可以看到战鼓和战旗在远处相接,春天的风吹动着绿草,黄昏时分显得更加茂盛。在新的田野上夕阳映照着牛羊,在树林中燃烧的冥火让燕子和喜鹊感到寒冷。那些寻找翠色的人已经无心欣赏风景,而那些吹着箫的旅人却在抱怨自己的羁旅生活
寄宋学使徵舆 宦游岭峤见真章,艰难中显才情 1. 诗篇开篇描绘了诗人的宦游经历,直到越王台,表达了对艰难岭峤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2. 通过“谁使无诸通汉礼”一句,揭示了诗人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他的文采和学识。 3. 结尾两句“文章自古销兵后,冠冕还从正朔来”,强调了文章与道德的重要性,以及文人的责任。 4. 全诗通过对侯方域的描写,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责任感
【注释】 家书附:指随家信一起寄给亲友。绝句:一种绝句,有四句的,也有五言或七言的。绝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近体诗。 【赏析】 《家书附绝句》是一首写思乡的诗。 “问君衣带近如何?”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您的衣服带子近来有什么变化吗?”这是第一句,意思是诗人关心朋友,询问他的近况。“我道思乡减去多。”第二句的意思是说:“我觉得思乡之情已经减少了很多。”这句是说诗人自己觉得自从收到家书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了解古诗文的常识及常见的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还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词语和俗语的意思,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本诗的注释是: 澄江:澄清的江水。 韩氏园亭:指诗人友人之园林亭榭。 不访幽人去
澄江过韩氏园亭 寂寞怜官阁,迢遥忆岭梅。岂知千万树,都向岁时开。 此诗首句“寂寞怜官阁”,描绘了作者对官邸的孤寂感受和对远方景物的思念。官邸作为孤独的象征,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岭梅则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生机。次句“迢遥忆岭梅”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遥远怀念。 第三句“岂知千万树,都向岁时开”,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的景象,强调了季节更迭和时光流转的主题
家书附绝句 送别西园翡翠楼,开帆十月到苏州。 为君寄讯枫桥巷,邱嫂迎门已白头。 注释: 翡翠楼:指西园中美丽的楼台,用翡翠来比喻其美丽。 邱嫂:指诗人的朋友或熟人的妻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家书附绝句”,说明这是一首以诗歌形式写的家书。第二句“送别西园翡翠楼”,点明了这是在西园送别的情景。第三句“开帆十月到苏州”,描绘了船从西园出发,经过十月的航行,最终到达苏州的画面
【解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之地,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 【答案】 首联点出送别之地;颔联描绘了楚江的壮丽景色;颈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担忧;末联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何事竟头白,青春一放翁。 乾坤羞髀肉,日月误雕虫。 藜杖侵苔润,药栏啄鸟红。 经年常晏起,非是避墙东。 注释: - 何事竟头白:为何到了这个年纪还如此头发花白。 - 青春一放翁:年轻时就已退休。 - 乾坤羞髀肉:天地之间因为自己的肥胖感到羞愧。 - 日月误雕虫: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就像雕刻小虫子一样。 - 藜杖侵苔润:手杖沾满了苔藓的湿润。 - 药栏啄鸟红:药栏里鸟儿的鸣叫声显得有些凄凉。
金陵门外昔同游,归去衰迟有故丘。 六季春城喧野雀,三山云气黯江楼。 嵇康辞吏非关懒,张翰思乡不为秋。 最是月明照颜色,平芜烟雨使人愁
仆窃闻君子处己,不欲自恕而苛责他人以非其道。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