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诗句 有酒方开颜,无肉不举箸。 颠倒自戕贼,拟将血肉补。 弃却囊中金,反收路傍土。 不见富贵家,未死神先去。 译文 有了酒杯才开心,没有肉食就不动手吃。 反而自我伤害,准备用血肉来修补。 扔掉了口袋里的钱,反而捡起路边的土。 看不见富贵人家,死亡却先到别人家里去。 注释 1. 有酒方开颜:有了酒杯才能开心。这里的“方”意为“才”,表示只有在喝酒的时候,心情才会愉快。 2. 无肉不举箸
注释: 1 拟寒山寺:这是一首模仿寒山(唐代僧人)的诗作。 2. 其十五:指这首诗的第15首。 3. 日食半斤肉:比喻消耗的食物。 4. 十年一百秤:比喻时间的推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5. 且限六十年:意味着生命有限,时间不会无限延长。 6. 不知几个命:表示寿命长短不由人控制。 7. 肉块高如山:比喻食物堆叠如山。 8. 业坑深似井:比喻事业或负担如同深井。 9. 前路黑漫漫
译文: 突然听到有人被杀,吓得声音都哽咽了。 不知道酒里的美羹,是何物做成的甘甜肥腴。 你我既然怕死,又怎忍心伤害其他生命。 大家不要互相残杀,还是先关心如何度过此生。 注释: 1. 忽闻贼杀人:忽然听到有人被杀的消息。 2. 吞声眉已皱:因为害怕而不敢发出声音,连眉毛都皱了起来。 3. 不知杯中羹(gēng):不清楚那杯中的美羹是什么。 4. 甘肥自何有:这美羹为什么会这么甘甜美味。 5.
【解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为求得“推敲”佳句,苦思冥想了近一个月。终于在一天晚上,他看到一位老僧在打坐诵经。突然,他灵光一现,脱口吟出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觉得这两句诗构思精巧、语意双关,非常得意,但觉得这两句诗还欠缺一点什么,便又苦思冥想了半个多月,仍然找不到合适的诗句。后来他索性放下笔来,在驴背上想出了十句,才又提笔写成这首诗的初稿,题为《题李凝幽居》。
【注释】: 拟寒山寺 其六: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写蚂蚁和肉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 在家闻见熟:指家中常见的熟食,如鱼肉等。 意谓合食肉:意为这些食物都是肉做的,应该可以吃。 一蚁不忍杀:一只蚂蚁都不忍心杀,更不用说其他动物了。 何况烹六畜:更何况要烹煮六畜(牛羊猪狗马)呢? 愿君青眼开:希望您能够打开眼界,接受新的观念。 黄卷读:指读书学习。 熏汝腥膻腹:让这些东西的气味熏染你的肚子。
【注释】 拟寒山寺 其十:这是一首讽刺当时一些无耻之徒的诗。 谄(chǎn)事诸神鬼:巴结讨好神佛、鬼怪。 杀命欲邀福,皇天无此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如果为了讨好神佛、鬼怪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么,苍天也不会保佑他们。 种棘不生禾,身曲影难直:就像种上荆棘不会长出禾苗一样,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那么他的形象也会扭曲,难以正直为人。 孔子有箴诫,可信如金石:孔子曾经说过,做人一定要正直
注释:渔者不能猎,猎者不能渔。 译文:渔夫无法捕猎,猎人无法捕鱼。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有些人只能从事某一职业而不能从事其他职业。这反映了社会的分工和职业限制。 贵人钱为网,水陆皆可图。 译文:有钱的人可以制作渔网,无论是水路还是陆地都能捕捉到鱼。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财富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有钱的人可以通过购买渔网来捕获更多的鱼,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 畜生肉尝遍,诸佛心转疏。
诗句解读: 1. 寒山三百编, - “寒山”通常指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寒山寺》。“三百篇”可能指的是这些诗的篇幅或数量。这里可能是指这首诗共有三百余句。 2. 言淡而有味, - “言淡而有味”表明虽然语言简洁,但内容深刻,意味无穷。 3. 论心无隐情, - “论心”可能指的是诗歌的主题或讨论的核心。“无隐情”意味着没有隐藏的感情或意图。 4. 警世多逆耳, - “警世”意味着警告世人
【注释】 偶然家计富,享用便过度。:偶然的家计变得富有起来。享用:指享受、挥霍。 猪厌思食羊,鱼厌思食兔。:猪和鱼都厌恶食物的味道,想要吃其他动物,比喻人贪得无厌。 朝昏但醉饱,锥刀图积聚。:早晚只喝酒吃肉,用锥子和刀子谋财。 不畋(tián)鹑(chún)在宎(jiǎ),此理早须悟。:不打猎鹌鹑在笼子里待着,这个道理早就需要觉悟。畋:打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太湖时所作
人生平为福,有馀返为害。 庄子说,烛火虽明,却会因风而灭,人若贪得无厌,就会招致祸端。 庄周烛理明,可作贪者戒。 烛火虽然明亮,但终究会熄灭,这正如贪婪的人最终也会面临灭亡的命运。 富汉喜食肉,贫家多吃菜。 富人喜欢吃山珍海味,而穷人则偏爱粗茶淡饭。 吃菜比食肉,且无身后债。 虽然贫穷的人吃菜也能满足口腹之欲,但死后却不会留下债务的负担。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富贵与贫贱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