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奎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一部分:望月吟 - "明明三五月,二八还复缺。" - 关键词: 明、三月、二八、缺 - 注释: "明"表示月亮明亮的样子。"三月"指农历的第三个月,即暮春或初夏。"二八"指的是农历每月的二十日,在古代常用于描述女性的美丽。"缺"在这里形容月亮的不完整,可能是因为云层遮蔽了月光。 - 赏析: 此句描绘了诗人看到不完美的满月,表达了对完美无缺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贫女叹 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 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 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 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代表作之一
【注释】 越女:指春秋时吴国美女西施;叹:叹息。 越王:指吴国的君主夫差。城头箭如雨:城头上箭矢如同下雨一般密集。 溪边浣纱女:在河边洗衣服的女子。 两见春:两次看见春天。 好花:美丽的鲜花。谢:凋零,枯萎。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欣赏。 重色:重视美色,即迷恋美色。人:对人的宠爱。 贱妾:低微的妾室。如花:美丽如花。岂:难道。爱身:爱惜自己的身躯。 身可惜:爱惜自己的身躯是可耻的。 归不得
【注释】: 1. 起登高阁望春来。起登,登上。阁,指高楼。 2. 浅白深红次第开。浅白、深红,分别指淡雅的白色和鲜艳的红色,是花的颜色。次第开,依次开放。 3. 凭仗东风须耐久。凭仗,依赖;东风,春风。 4. 莫教容易堕尘埃。堕,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全诗用词精炼,意境优美,耐人寻味。首句写登上高处,远眺春天景色,第二句写春天到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贫女吟 妾年十五处洞房,自小何曾出中堂。 去岁秋田不收谷,今年春月无蚕桑。 长兄从军在远道,制衣常恐天寒早。 但得不离慈母傍,玉颜何惜春花老。 东邻少女花满头,日日歌舞倡家楼。 无端嫁作商人妇,却抱琵琶弹别愁。 注释: - 妾:古代对已婚女子的称呼,这里指贫女。 - 十五处洞房:十五岁时就被许配给了某人,即结婚。 - 自小何曾出中堂:从小就没有离开过中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巴陵女儿词》。 第一句“青枫岭头月,照见巴陵女儿血”,描述了青枫岭头的月光照耀下,可以看到巴陵女儿的鲜血。这里的“青枫”指的是地名,而“巴陵女儿”则是指当地的女子。 第二句“血书石上痕不消,祠前古木风萧萧”,描述了血书的痕迹在石头上依然清晰,而祠堂前的古树也在风中摇曳。这里的“血书”指的是女子的遗书,而“祠前古木”则是指祠堂前的大树。
【注】 - 昨日桃花开:指昨日的桃花盛开了。桃花在春季开放,所以称“桃”为“花”。 - 今朝李花落:指今天的李花已经凋零了。李花在夏季开放,所以称“李”为“花”。 - 开落自有时:开花和凋谢自有其规律,不需要人为的干预或强求。 - 红颜不如昨:昔日的美好容颜已经不再如往昔般存在。 - 手提青丝白玉壶,得钱何惜花下沽:拿着青丝制的白玉壶,即使得到了钱财也不介意在花下饮酒作乐。 - 今日有花明日无
《秋夜二首》是明代文学家孔文仲所作的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玉盘堕地天如水,露重流萤飞不起: - 描述一个宁静的夜晚,玉盘落下,天空像水一样清澈。 - 当露水滴落,流萤也难以飞翔。 - 表达了秋天夜晚的静谧与寒冷。 - “玉盘”可能象征着贵重之物的坠落,暗示了某种损失或遗憾。 - 头白老乌城上啼,七星斜挂城楼西: - 描述了一只年老的乌鸦在城楼上哀鸣。 -
注释: - 秋夜长:秋天的夜晚很长。 - 漏声缓:计时用的沙漏(古代一种计时器)的声音缓慢,表示时间过得很慢。 - 馆娃宫:春秋时吴王夫差在姑苏山上所筑的宫殿,后来被毁。 - 十围画烛:形容蜡烛燃烧得很大,有十围那么大。 - 花落半天红纂纂:花落到一半的天空,颜色像红绸一样。 - 彩云凝歌吹不断:彩云和歌声飘动着,仿佛连歌声都吹不散。 - 踏月双回小龙管:在月光下,两只龙形的箫同时吹奏。 -
陇水吟 陇头水,鸣呜咽, 朝洗秦人骨,暮流汉人血。 秦骨化黄土,汉血归黄泉。 水流如人声,夜哭长城边。 赏析: 第一句:“陇头水,鸣呜咽。” - 关键词:“陇头”指的是甘肃的南部,“水”是诗歌的主题元素。 - 注释:“陇头”,即陇山之南,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里的“水”特指陇山脚下的河流,它流淌着古老的历史和传说。“鸣呜咽”描绘了水流的声音,给人一种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