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奎
《崩城操二首 其一》是元代诗人胡奎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解读: 1. 一哭长城崩:此处表达了因长城崩塌而引发的巨大哀痛。一哭长城崩,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长城的崩溃而发出的巨大哭声。 2. 谁言土无情:此句表达了对长城这种坚固物质的质疑,暗示长城虽然看似坚硬,但仍然无法抵挡自然的破坏。 3. 至今城下水:至今城下水,犹闻呜咽声。描述了长城崩塌后,水流中仍能听到悲伤的呜咽声
以下是对《崩城操二首其二》逐句的释义: - 诗句解读:“以妾眼中泪,洒向城下土。”表达了女子将泪水洒在城墙下的泥土上的情景,象征着自己的情感和悲伤被无情的土地所吸收。这里的“妾”是古代对妻子的称呼,“眼中泪”则表达了她内心的悲痛和哀怨。 - 译文注释:“城崩见夫骨,始知妾心苦。”意味着当城墙倒塌时,人们才发现妻子心中的痛苦和悲伤。这里的“城崩”指的是战争或灾难导致的城墙崩塌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每句都包含一个关键词和对应的译文。 第一句:“夸娥莫移山,精卫莫填海。” 注释:夸娥是指夸父,传说中追赶太阳的巨人,而“莫”在这里表示不要的意思。这句诗意味着夸父和精卫不能移动大山和海洋。 第二句:“天作高山与海深,黄河一清圣人在。” 注释:这里指大自然已经创造了高山和大海,而黄河的清澈也象征着圣人的存在。 第三句:“圣人有道津梁通,千门万户皆春风。” 注释
履霜操 晨霜覆盖了大地,我踏上河堤。 父母不顾我,任由儿子被放逐。 儿饥寒交迫,只能吃野草裹腹穿破衣。 谗言如同利刃,父亲却浑然不觉。 感叹命运如此艰难,站在河边哀叹。 译文: 早晨霜冻覆盖了大地,我走在河岸上。 父母不顾我,让我被放逐。 我饥饿寒冷,只能吃野果裹身,穿着破旧的衣服。 谗言如同刀锋,父亲却不以为意。 感叹人生如此艰难,站在河边独自悲叹。 注释: 1. 履霜操
【注释】 采薇歌:即《采薇》。采薇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古人在出征前或归来后,会采薇而食以示不忘本。薄言采之:我采来这微贱的薇。 周人有粟:周代的人有小米。弗疗我饥:却无法解除我的饥饿。 宁薇而甘兮:宁愿采薇吃也甘甜啊。毋粟而惭兮:不愿采粟而惭愧啊。 维首阳之岩岩兮:惟首阳山巍峨高大。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忧国思亲之情的小诗。全诗三章。第一章写自己采薇,第二章写自己思亲,第三章写自己思念故土
湘灵操二首其二的诗句如下: 湘之水兮潺潺,湘之竹兮斑斑。 湘之女兮绿云间,望重华兮不复还。 九嶷兮苍苍,青猿啼兮夜何长。 鹧鸪啼处数峰青,一夜月明悲洞庭。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意解析: - 湘之水兮潺潺,湘之竹兮斑斑:描述了湘江的水清澈而悠扬,以及湘竹林中竹子的斑驳美丽。 - 湘之女兮绿云间:指湘江边的女子们,她们如绿色的云雾般缥缈。 - 九嶷兮苍苍,青猿啼兮夜何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境,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写出相关语句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陶”通“钓”,意为钓鱼。“傞傞”通“吁嗟”,叹息的样子。“翼翼”形容鱼翅张开的样子。“历山”指地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北。“慰”通“唯”,表示希望的语气词。 【答案】 译文:儿子到河边去捕鱼,有只乌鹊在呼唤他。儿子在泽边打鱼
【注释】 (1)伤殷操:即伤殷之遗风也。殷商的风俗,这里指殷商灭亡后留下的风俗习惯。操,指风尚、习气。 (2)麦渐:麦子成熟的意思。麦渐,指麦子快要收获了。 (3)黍油油:形容黍子的茂盛。黍油油,指黍子长得绿油油的。 (4)昔日:过去的日子。殷墟:殷商故都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一带。周朝建立之初,曾对殷墟进行发掘和整理,所以后人称这一地区为“殷墟”。 (5)玉杯象箸:玉杯和象牙筷子。象箸
【注释】 淮南王:即刘安,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封淮南王。 神仙:指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的人。 金盘之玉屑:用黄金做的盘子里的玉石粉末。 宝鼎之神丹:用神鼎炼制的神丹,是道家求长生不老药。 骑龙下上超天关:骑着一条龙上天入地。 从之招八公:追随他到天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淮南王刘安及其所铸的神丹的诗。淮南王好神仙。他朝饮金盘上的玉屑,晚炼神鼎中的仙丹,驾着龙马,飞升云天,与天风相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贞妇化为石头的诗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石妇操":这是诗的题目,意为“贞妇之歌”。 2. "山头白石高数尺":描述了一座山上有一块高高的白色石头,大约有几尺高。 3. "人言贞妇化为石":人们传言说贞妇变成了石头。 4. "贞妇化石不回头":贞妇变成的石头不会回头,象征着贞洁不屈的精神。 5. "俯视千年江水流":贞妇化作的石头俯瞰着千年流淌的江水。 6. "江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