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求可
【注释】 1. 二郎神:唐教坊曲名,相传为李太白所制。本为小词,后用作词牌。 2. 桃花开日:春日的桃花盛开之日。 3. 内家妆束:宫中女子的装束。 4. 看几叶春衫:指女子穿着轻薄的衣服,如春衫一般。 5. 半钩罗袜:指女子穿着半钩的罗袜。 6. 兰麝浑身馥郁:形容女子身上的香气浓郁。 7. 庭畔珊珊环佩响:指女子行走时衣饰发出的声音。 8. 恁撩乱、憨容堪掬:你如此撩乱的样子
【注释】 凤衔杯:典出《晋书·王献之传》载,王献之在山阴至夜大雪,见梅花欢喜,乃命备一酒,花前独酌。因问左右:“何以为酒?”回答是“以梅为酒”。此诗即取其义,以“凤衔杯”自比,言自己如同饮了一杯美酒。 隐几凭栏(倚栏):依仗着栏杆。 支离憔悴:形容人身体消瘦,面色萎黄而憔悴。 天:指春日的天气,春风如丝。 柳下花前:泛指春天景物。 无端恼人情绪:无故地惹起人的情绪。 向梦里寻欢去:梦中寻找快乐。
西江月·惊蛰 作者:苏轼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注释: 1. 惊蛰:指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古人认为此时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昆虫会开始活动。 2. 兰桡: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桨。古代文人常用“兰桡”来比喻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3. 青山:形容山的颜色翠绿,常用来形容山水风景的美丽。 4
诗句释义: 1. 柳眼摇新绿,花颜发早红。 - “柳眼”指柳树的新芽,“摇”是轻轻摆动的样子。“新绿”指的是刚刚冒出的嫩绿色叶芽,而“花颜发早红”则形容花朵颜色鲜艳。这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树发芽,桃花开放,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2. 桥边油壁易相逢。 - “油壁”是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可能是指马车或船只。“相逢”意味着容易在桥边相遇。这句话表达了春天景色迷人,人们容易在这美好的时刻遇到彼此。 3
注释: 青衫湿:形容诗人心情的忧郁。 南浦无情草:指南浦,即送别之地,无情草木,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王孙远去:指的是被贬到边远的王孙(王维)被迫离开长安(西京)。 岐路:歧路是两条岔路,这里泛指道路。 台下停车:指在台下停下马匹。 除非醉后:只有醉了之后才能不发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离别的时候的心情。首句"青衫湿"描绘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萋萋南浦无情草,何事满天涯。等闲催得
【注释】 1.小桃红:词牌名,又名“小桃红慢”。 2.亭皋(gāo):水边。 3.簇:团簇。 4.行红粉:指游春的仕女。 5.瓮头:瓮口。 6.秉烛:手持蜡烛。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游春的词。词中描绘了一幅明媚、热闹、欢快的春景图。上阕写在暖和的阳光下,人们踏青赏花。桃花李花开得正繁茂,像一团一团的花朵,使人感到十分欣喜。下阕写在游春时,有美女相伴。她穿着华丽的衣服,坐在酒馆里唱歌跳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既涉及诗歌的内容,又要考查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出诗句内容;然后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赏析语言和技巧;最后写出赏析即可。 【答案】 燕台春 城阙九重,山河千里,烟花分外便妍。舞榭妆楼,何人闲过春天。斗鸡走马争先。看玉河桥畔,鸣珂穿柳,刺梅园里
【注释】 紫燕啄檐牙: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科头:古代的一种装束,即光着头发。陌头花:指路边的花。金犊车:古代一种有饰金的车子。峨嵋老:峨眉山人,指晋代的名士嵇康。但:只是。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游子对春景的赏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上片起笔写景,“紫燕啄檐牙”是写燕子在屋檐下筑巢,“游丝袅落霞”是写晚霞中飘荡着游丝。这两句写景,既点明了时节,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科头立、独倚窗纱”是说作者光着脑袋
门外落红飞尽,枝头杜宇声多。 译文:门外已经没有飘落的花瓣,只有鸟儿在枝头鸣叫。 注释:门外、枝头:指代地点和时间。 赏析: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落花满地,鸟鸣声声,给人一种春天即将离去的感觉。 料得春光难久住,忍放筵前金叵罗。 译文:我估计春光难以长久驻足,不忍心将酒宴上的金盏倒空。 注释:料得:估计,推测。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即将到来的夏天的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注意要逐句逐层地进行分析,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三径看松筠”中的“三径”,指通往茅屋的小道,“看松筠”,指的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东风何事苦辞人”意思是:春天到来为何如此悲伤?“窥帘莺与燕”中的“窥帘”,“窥”字是偷看的意思,“莺与燕”,“莺”指黄鹂,“燕”指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