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夔
陶渊明故居在柴桑,每天与庐山对。 如何有诗百篇,从未说过一句话。 才知道作诗的人,适逢兴致与兴会。 就像日出而息,饮酒非本意。 又如日落而鼓琴,无弦更高致。 想象胸中间,纤尘无障碍。 门前柳树已萧疏,篱笆菊花也凋零。 漫步墟里烟雾,感慨长叹息。 注释: - 陶靖节:即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末期到刘宋初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 渊明居柴桑:渊明
诗句释义: 落日临近沧江,西风在扬子津吹拂。 峭立的帆船停泊何处,使渡江之人感到愁苦。 译文: 夕阳照耀着沧江,狂风席卷扬子津。 高耸的帆影在何处安歇?令人愁思满腹的渡江人。 注释: - 沧江:沧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流经安徽省和江苏省部分地区。 - 扬子津: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古代长江的重要渡口之一。 - 峭帆:指高悬于江上的帆船,常用于远航。 - 愁杀:形容极度忧愁。 赏析:
注释:《春日雪后西苑启事》中的韵字为“霞”,这首诗中也有“霞”字,所以是和《春日雪后西苑启事》押相同的韵。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别甸晴风漾白沙”描绘了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天空晴朗,微风拂过,沙滩上泛起层层白沙。第二句“上林初日散宫鸦”则描述了初升的太阳照亮了上林,使原本聚集在宫中的乌鸦们纷纷飞散。第三、四句“蓝田向暖犹生玉,苑树逢春已作花”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注释: 拨动船桨,划向了里湖深处。连起堤岸,把芰荷种植在那里。折下荷叶给你闻香,它的香气比外湖的更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中采莲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注释】 林处士墓:指林和靖。林处士,即林逋,谥号和靖先生,是宋代著名诗人、画家。 绝点尘:断绝尘世烦扰的意思。 茶经酒谱:指与饮酒赋诗相关的书目。 茂陵:西汉皇帝刘邦的长陵。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礼。 遗稿:未完成的草稿或文章。 醇(chún):纯美。 【赏析】 《林处士墓》,宋·林逋作。 此诗是作者怀念友人林和靖的一首七绝。 全诗前两句写墓地环境。四壁高墙如垣,尘俗隔绝;而经史子集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描绘了作者夜游山中所见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门闭乱山高”,诗人在深夜独自行走在寂静的山路上,看到山势高耸、云雾缭绕,仿佛与外界隔绝,不禁感叹:“真是一座高高的山啊!” “月出万象杳”,当一轮皓月升起,整个山林变得一片幽暗,只有月亮的光芒显得格外明亮。诗人感到十分惊奇:“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呵!万物都消失了踪影。” “揽衣步岩际,俯视群木杪”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涿鹿道中望西山":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道路中望向西面的山峦。“涿鹿”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而“西山”则是指西面远处的山脉。 2. "红尘雨洗净秋烟,黛色嶙峋夕照前。": 这两句描述了西山的景象。“红尘雨”可能暗示着雨水,而“秋烟”则是秋天的气息。这里的“黛色嶙峋”形容山峰的颜色和形态,给人一种壮观而神秘的感觉。 3. "七月早归彭蠡雁,一山横断太行天。":
【注释】: - 九峰天半落:九座山峰在半天落下,形容山峰高耸,云雾缭绕。 - 一棹夕阳过:一叶小舟在夕阳下划过。 - 客为游山盛:因为游览山中景色而聚集。 - 船因载水多:因为携带了大量的水源。 - 溪边高士宅:溪边的高人住所。 - 月下榜人歌:月光下,渔夫的歌声。 - 好趁樵风便:正好趁着顺风。 - 轻船采芰荷:小船轻轻划动,去采摘莲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无锡惠山时所作
戍削寒侵袂,谽谺树隐门。 石头依法座,佛足上江痕。 山浅容舟入,潮平汲水浑。 鵁鶄如有意,飞近水边村。
天目千年王气摧,海门三日打潮回。 繁华欲尽红羊换,歌舞方酣白雁来。 山鬼夕阳迷古路,铜驼阴雨泣苍苔。 当时不悟兴亡理,错怨西湖是祸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