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译文】 山寺高耸入云霄,楼阁参差跨碧空。群树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似在山风中轻轻摇曳。 沧江向东奔流天际外,秦岭西来环绕汉中城。 旷野辽阔使人伤远望,仰望天空只有飞鸿送行。 登临高处不禁怀念家乡,如今中原有谢安这样的名相。 【注释】 刘待制:指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任中书令等职。中梁山: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北,山上建有中梁寺。 鳞鳞:形容树木排列整齐密集的样子。亚:低垂或俯伏。山风:山中的风。 沧江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全诗三首,每首四句,每句五字。第一首写游道林寺所见之景:墟落、乱山、平原、雨余等;第二首是写道林寺中的景物:新秀、旧痕、遗斜、荒村等;第三首是写诗人对道林寺的感怀。 “墟落生烟昼欲昏,乱山行尽到平原。”意思是说,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天色已近黄昏,群山连绵不断。诗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一直走到平地。这里,诗人用“生”来描绘了烟雾缭绕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村的景色
诗句释义: 林壑盘纡松径深,华台暇日暂登临。 云开楚岫千重出,日落苍梧万里阴。 贾傅文章仍自昔,武王城郭已非今。 伤时访古堪流涕,徙倚聊为泽畔吟。 翻译: 在山间盘旋的小路深入松树林中,闲暇之日我登上华台欣赏风景。 当云雾散去,楚地的群峰展现出来,夕阳西下,照耀着万里外的苍梧山。 贾谊的文章仍然被世人传颂,而当年的武王之城已经不在了。 在这片土地上,我感慨时光流逝,只能借诗表达哀思。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情感基调。本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此生将老竟何为”,诗人说,我这一生将要老去了,究竟要做些什么呢?“竟”通“竞”,竟然、到底的意思。诗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却无所作为,心中不免惆怅。
诗中第一句“悠扬秋日澹冈陵,系马乔林叩梵扃”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秋天阳光下的冈陵景色,以及自己在寺院门前停下脚步,敲响梵音的情景。这里的“悠扬”一词传达出秋风的轻拂和声音的回荡,而“澹冈陵”则形容了冈陵的平静与广阔。 “过雨溪流初弥弥,无风竹影自泠泠”一句,则进一步细化了雨后溪流的景象。雨水让溪流显得更加宽广,而竹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发出清脆的声音
万畦霜稻卧黄云,小径萦纡接寺门。 不见高人空像设,更无衲子辩风幡。楼观远岫秋增媚,窗枕寒溪夜更喧。他日重来瞻近影,一凭香火荐蘋蘩。 诗句释义与译文: 注释: 1. 万畦霜稻卧黄云:形容稻田中稻谷的金黄色与秋天的黄色云霞相映衬。 2. 小径萦纡接寺门:形容通往寺庙的小径蜿蜒曲折,仿佛是一条通向寺庙的路径。 3. 不见高人空像设:意思是说如果看不到高僧,那么佛像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4.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大历三年(768)春初,游览岳麓寺时作的。 “平生耳里湘西寺,此日真成叩梵宫。”首句中的“耳里”,指诗人自己,说自己平生耳中所听闻的关于岳麓寺的事;“湘西寺”即岳麓寺,诗人称自己有生之年,第一次亲眼见到这座佛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平生耳中所听到的,就是眼前看到的,我一生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我真正成了这里的和尚,来叩拜这个佛门。 颔联:“地辟晋朝多胜概,人师支遁有高风。”颈联
诗句释义 1 强颜从宦益堪悲 - 勉强地接受官职,内心更加悲伤。这里的“强颜”指的是勉强自己,不流露出真实情绪;“从宦”指做官;“益”加强程度副词;“堪悲”意为“值得哀伤”。 2. 此日逢君异昔时 - 今天遇到你和以前不一样。 3. 末路未忘交似漆 - 在人生晚年,虽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但是对朋友的情谊依然如旧。 4. 相看各已鬓垂丝 - 看着对方已经白发苍苍。 5. 乱来世事浑难料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概括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评价作者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及艺术创作才能。 本题要求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并给出注释。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杖策松门兴未穷”,意思是拄着拐杖,在松门游玩,兴致还没有尽。“更过金地雨花中”,意思是再经过金地雨花台
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 - 柳丝摇曳拂堤沙:这句描绘了柳树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仿佛是在拂动着沙滩上的细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瑞气中藏上相家:在这里,“瑞气”指的是吉祥的气息,通常在古代被视为帝王之家的标志。这里意味着这个家中充满了吉祥和好运的气息,给人一种尊贵和荣耀的感觉。 第二句: - 风动五云迷御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