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注释: 坞间所移松,恰得社陵半。 坞(wù)间所移松,指移植到西城别墅的松树。社陵,指汉中山王刘胜之陵墓,故址在今河北定县西北。这里泛指墓地。 枝垂鹳鹊踏,花落鼯鼪窜。 枝垂鹳鹊踏,指松树的枝条低垂,仿佛有鹳鹊在上面踩踏;花落鼯鼪窜,指树上的梅花落下后,被鼯鼪(wú yuè,传说中能飞的兽)偷吃。 安得宏偃笔,对之写直干。 安得,哪里能够。偃笔,指用笔势舒展如卧倒的样子来写。写直干
【注释】 和:应和,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王清远西城别墅:作者的好友王清远在西城有别墅。 石丈:这里指王清远。 车前望尘趋:车驾尘土,形容车马奔驰。趋,快跑。 堤畔扫门谒:在堤畔打扫门庭,以迎接宾客。 何如呼石丈:怎么比得上称呼石丈。 下拜具衫笏:向石丈行礼叩头,并献上衣服、手板等仪仗用具。 狂米狂:《庄子·逍遥游》中有“狂者东走而失其天下”的记载,这里用来形容自己追求名利心切。 惜此百炼骨
以下是对朱昆田诗《和王清远西城别墅诗十三首·其四·大春轩》的逐句翻译、赏析,以及必要的注释: - 诗句译文: 1. 蜉蝣(fú yóu)叶子底下飞,蟪蛄(huì gū)在草丛中语。 2. 不知道是大年,竟然有八千岁。 3. 轩中著书人,上与蒙庄侣。 - 诗句赏析: 1. 蜉蝣叶子底飞,蟪蛄草丛语: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蜉蝣在叶子下飞舞,蟪蛄在草丛中鸣叫,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2. 不知大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题为“和王清远西城别墅诗十三首 其二 樵唱轩”。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朝(早晨): 早上去砍柴的声音丁当,傍晚回来挑着柴火的担子纳纳。 樵(樵夫): 这里的“樵”指的是砍柴的人。 风(风吹):这里指风声或山林中的风声。 一以送(一同送去):一起送出。 答(回应):回音,声音回应。 语(说话):交谈。 前路(前方的道路):前方的路。 白云合(白云汇聚在一起)
注释: 小善卷洞:这是诗人在王清远西城别墅时所题咏的一个景点。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善卷(又名刘秀),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隐士。传说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山中为他建了祠堂。这里借指这个洞穴。 䆗窱:深奥曲折的意思。 石扇:石壁的扇状岩石,这里泛指洞穴中的岩石。 苔衣:长满了苔藓的岩石。苔藓,是一类植物群落,属于低等植物,生长于阴湿的地方。 习坎行有尚:习坎,即“习坎之难”
注释: 1. 公子洵逸群,抑扬研啸旨:公子王洵超然出众,他抑扬顿挫的吟啸,有深邃的意义。 2. 拥膝坐层台:坐在高台上,抱着膝盖坐下。 3. 泠泠风入耳:凉爽的风吹进了耳边。 4. 乃知自然音,丝竹非所拟:才知道自然的音韵,那些用乐器模拟的音韵,是不值得效仿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写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诗中描绘了一个公子王洵在西城别墅里吟啸的情景
【注释】 小华子冈:小华子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终南山支脉。辋川图: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辋川图》。秋色:秋天的色彩,泛指风景。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平冈路逶迤,下上可登陟。”这两句诗是写山路的。它告诉我们,小华子冈地势平坦,道路弯弯曲曲的,可以上下攀登。 “割来辋川图,寸寸皆秋色。”后两句诗是说,我取来了王维的《辋川图》
这是一首描绘诸葛亮南征蛮族的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诸葛亮南征蛮族的历史场景。 首句"建兴三年春三月,丞相奉命扬王廷。", 描述了诸葛亮在建兴三年春三月奉命出征的情景。 次句"白旄黄钺左右列,曲茎孔盖高亭亭。羽葆鼓吹各一部,前后导拥将皇灵。更有虎贲士六十,军装剑佩声玲玎。", 描绘了诸葛亮出征时的壮丽场面。白旄黄钺象征着权力和威严,象征着诸葛亮的决心和勇气
【诗句及译文】 我也曾寄予一只狸奴,想要保护它的残书图。 昏黄的光线总是溜走,饥饿时不会等待呼唤。 渐渐给它增加束缚,缚紧后声音粗豪。 整夜打扰我枕边的安宁,鼠辈们争先恐后。 听说东斋北边来了,玉缸水波纹翻涌。 小鱼数十头,白碧青黄朱。 三尾短腮颊,银沫相吹喣。 炎方足蚊蚋,更畜四灵夫。 翠茸将紫鬣,其乐真于于。 忽然被老狸虐,食肉先吃腴。 磨牙泽口吻,恶嚼园南隅。 嗗嗗意未厌,旦旦犹窥觎。
华山有儿孙,江郎有兄弟。 小大虽不齐,削成亦具体。 亭亭三朵峰,一一露华洗。 注释:华山的山峰如同子孙一般,江郎山就像兄弟一样。虽然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具体的。亭亭玉立的三座山峰,每一座都像被露水洗涤过一样明亮。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和王清远西城别墅诗十三首》中的第九首。诗中通过对华山、江郎山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