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仪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可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西屿丹霞可乐饥,海波摩荡日崦嵫。 - 描述的是西屿(地名)上的丹霞美景让人陶醉,海水在波浪中涌动,太阳快要落山了。 2. 轩轩顾影谁能举,冉冉登台或有期。 - 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自己的影子,感叹自己何时才能到达那个高点,有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 3. 十色五光萦仿佛,宋车鲁马更离奇。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韵脚、字数等;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形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即可。“廿年小阮旧论交”,诗人以“小阮”自谦其与裴总戎交往不深。二十年前,诗人与裴总戎初次相识,当时他们还是“少年”,意气风发。“两载同方荷并包”,“并包”即包容之意,指裴总戎胸怀博厚,有容人之量
这首诗是宋代的诗人黄庚创作的,全诗如下: 涛声日夜镇长听,偏聚凌虚君子亭。 淅沥乍惊风折笋,噌吰疑是雨淋铃。 近连射圃乱鸣镝,并入春潮沸震霆。 自笑巴音同布鼓,广长舌愧吐莲青。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涛声日夜镇长听,偏聚凌虚君子亭。 - 涛声日夜镇长听:描述涛声持续不断,如同镇守一般地长久传来。 - 偏聚凌虚君子亭:指这涛声仿佛特别聚集在一座名为“君子亭”的高处。 2.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真成宦海任西东,回首萍踪一瞬中。” - 释义:形容自己像在宦海里随波逐流,身不由己地向东或向西漂泊。比喻自己在官场中如浮萍随风飘荡,难以把握自己的方向。 - 关键词:"宦海"(官场)、"西东"(方位词,指东西南北)、"回首萍踪"(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 第二句:“十载含香闻三省,五年樵鹤肃双熊。” - 释义:十年时间,在三个省(可能是指不同省份)里都留下了名声
恭和御赐杨制府诗原韵有序 赓歌千古盛,巴里愧聱牙。 共喜鲸波伏,难忘棠荫嘉。 空持观水术,不觉望洋嗟。 击壤聊同调,殊恩分外加。 注释: 1. 赓歌:继续歌唱,指诗歌的传唱。 2. 巴里:地名,这里指代巴里国。 3. 瞽(gǔ):指盲人,这里用作比喻,形容诗歌难以理解。 4. 鲸波:指海上的波浪,比喻强大的力量。 5. 棠荫:指棠梨树的荫凉,这里指杨制府的庇护。 6. 观水术:观察水的技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名为《台阳八景》,描绘了台湾沿海地区的八个景观。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风撼长竿卷大旗,安平渡口夕阳时。 - "风撼长竿":风力强劲,足以撼动长竿。 - "卷大旗":形容旗帜在风中被卷起的样子。 - "安平渡口":指的是台湾省的安平古港,是一个繁忙的水陆码头。 - "夕阳时":夕阳时分,通常指傍晚时分。 译文:风吹得长竿上的大旗翻卷,夕阳西下之时
【注释】 台阳:指台州,今浙江临海。 十年作郡白盈头:指作者任台州刺史十年(公元1043-1052)之久。 雪爱炎方为淹留:喜欢台州的炎热气候。 玉山:指仙山。二老:指仙人。遥对:远望。 消归:隐逸而去。银海:《列子·黄帝》中说,海上有蓬莱、瀛州、方丈、瀛洲四大仙山。此指台州之东的海门山。清流:指海门山。 众峰:众峰峦。列:排列。雌伏:雌伏不动。 鸣瀑:瀑布。齐声报晓筹:齐声欢呼,以报晨光。应是
这首诗是一首咏景诗,诗人通过描绘台阳的八景,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一句“万水朝宗尽注东”,意思是说所有的江河都向东流去,汇聚到一处。这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晓云初散日曈昽”,意思是说早晨的云彩刚刚散去,太阳已经升起。这句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希望。 第三句“漆园但觉虚生白”,意思是说在漆园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语言以及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作者的思想及创作背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解。“台阳八景”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一组诗,共八首。其中第一首诗《鹿耳门雄万里城》写台江之险。第二首是咏鹿耳门外的海景。第三首写海潮涨落时的景象。第四首写风浪时的景象。第五首写海潮涨落时的景象。第六首写海涛汹涌时的景象。第七首写海上日出时的景象
自题渡海图 一舟似芥托波澜,水立风驰洵大观。 日月吐吞成四照,江河羞涩等微湍。 举头但觉星辰近,放眼从知天地宽。 便欲乘帆溯牛斗,珠光龙气试回看。 注释:我把自己画的渡海图题在下面,这是第一句诗。 一舟像小小的芥子托载着波浪,在水面上漂浮,风驰电掣般地前进,真是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 日月在天空中升起和落下,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光线,江河的水波因为受到阻碍而变得微弱,就像害羞一样。 抬头看到满天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