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可
红梅 梨云无梦倚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 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茜裙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袂温。 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注释: 1. 梨云无梦倚黄昏:梨云,指月亮,黄昏时,月亮挂在天空中。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时分,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2. 薄倩朱铅蚀泪痕:薄倩,形容女子的娇小美丽;朱铅,红色的化妆品,用来描绘女子的面容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第一句:“梅魂” —— 这里指的是梅花的魂魄或精神。 第二句:“枝南枝北路迢遥” —— 描述了梅花枝条延伸的方向,既南也北,距离遥远。 第三句:“飞入孤山夜寂寥” —— 形容梅花如同在夜晚孤独地飞翔进孤山之中,显得十分寂寥。 第四句:“水月浮香应自返” —— 暗示着月光下,水中的香气仿佛自行回归,有一种超自然的感觉。 第五句:“溪风弄影为谁招” ——
梅梦 芳魂和睡倚南枝,羞比梨花蝶未知。 暖入罗浮春困早,香迷姑射晓醒迟。 不愁夜月青衣湿,应怕江天画角吹。 一点调羹心事在,宵衣枕上觉多时。 译文: 梅花的香气与睡眠融合在一起,靠在南枝上,羞于与盛开的梨花和蝴蝶相比。春天温暖地进入罗浮,使人困倦得早;花香迷住了姑射山的早晨,使得人清醒得晚。 不怕夜晚的月亮弄湿了衣服,害怕江天中的画角声吹过来。 一点调羹(比喻心意)在心中,整夜的思念让人难以入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考察诗句中某个词语的运用、赏析诗句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意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诗歌的情感。答题时先答出该词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莲房缫出蛹初肥”“几缕空萦七窍飞”“年年五月无人买”等分析诗人的情感。 第一首:“藕丝绊玉缠香吐未齐,莲房缫出蛹初肥。” 藕丝:即荷叶丝,用来系住荷花的茎;玉:比喻荷花的茎。这句的意思是
``` 同根竹 竞秀冰霜一种奇,骈头曾脱锦䙀儿。 西山二子情依旧,湘浦双娥影镇随。 高节元非连理树,虚心共是岁寒枝。 莫教移作仙人杖,恐化雌雄下葛陂。 注释 1. 竞秀冰霜一种奇:形容同根竹子在冰雪中依然能够竞相展示其独特之美。 2. 骈头曾脱锦䙀儿:形容同根竹子的头部曾经脱离过华丽的装饰(如锦带)。 3. 西山二子情依旧:用“西山二子”比喻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情感依然深厚,未曾改变。 4.
【诗句解释】 1. “苔枝擎重半朦胧,漠漠梨云梦不同”:描述了一个景象,即苔藓覆盖的树枝上挂着厚厚的雪,显得有些朦胧。而远处的梨树云雾缭绕,仿佛在梦中一样,与现实的景象有所不同。 2. “香护姮娥眠玉鉴,影随姑射下瑶宫”:描述了嫦娥(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神,常被描绘成一位女子)保护着玉镜,其影子随着仙女姑射从瑶宫(神话中的一种宫殿,位于仙境中)降临下来
注释:松树和梅花一样挺拔清秀,何不与它们一起结成岁寒三友的盟约。风霜与我同为高洁之士,月色使我想起了古人的情谊。翠绿的衣袖禁不住冰雪的冷气,苍老的容颜依然照耀着玉肌的美丽。孤高的节操像千年的竹子一样坚韧,不愿让繁华的世界改变我一生的追求。 赏析:此诗赞美了松和梅的高洁品质和坚贞节操。诗人以松和梅自喻,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傲视权贵、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同时
【解析】 “白莲”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写白莲时,不单纯写其外在的形质美,而更侧重于写白莲的内在的精神性美,如“三千宫额翠云房”、“洗褪铅华浅淡妆”,都是通过写白莲的外观特征来表现它内在的精神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仙掌月明应自怨”,以仙掌喻人的高洁品格,以月光下的白莲比喻人的心灵。“东林梦远为谁芳”,以梦中之景暗喻现实中的白莲的高洁、清雅,表达了诗人对白莲的喜爱之情。“波澄夜静花无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红菊》。全诗如下: 锦烂重阳节到时,繁华梦里傲霜枝。 晚香带冷凝丹粒,秋色封寒点绛蕤。 淡映残虹迷老圃,浓拖斜照落东篱。 灵砂换却渊明骨,倦倚西风不自知。 注释: 1. 锦烂重阳节到时:锦烂,指菊花繁盛,色彩艳丽如锦绣。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2. 繁华梦里傲霜枝:繁华,形容花朵盛开时的热闹景象。梦中,表示在梦境中感受到这些美丽的景象
诗句原文: 舞落红衣起未休,水云乡里正飕飕。 五更清逼银塘露,六月凉生玉井秋。 飐浪低翻霞影乱,凌波轻弄锦香浮。 莫教吹醒鸳鸯梦,好送真人一叶舟。 注释解析: 1. “舞落红衣起未休”:“舞落红衣起”形容荷花随风摇曳,如同穿着红色衣裳的女子舞动;“未休”意味着这种舞动并未停止。整体表达了清晨荷塘上的美丽景象。 2. “水云乡里正飕飕”:“水云乡里”指的是水边的云雾缭绕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