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霆
诗句大意为: - 浅水野桥西:描写了一个位于偏僻小桥西侧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亲近。 - 饥鸟依林樾:描述了一群饥肠辘辘的鸟儿在树林中盘旋寻找食物,表现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增添了一份凄凉感。 - 不见逋翁蹋屐过:借用晋代诗人王徽之典故,形容自己不愿轻易涉足世事的隐逸生活。 - 僧舍茶烟歇:描绘了寺庙中僧人煮茶时袅袅升起的烟雾渐渐散去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宁静与超脱。 - 鹤迹绕寒汀
【注释】 不向东风:不羡慕春天的花朵。 不慕春红:不迷恋艳丽的花朵。 澹(dàn)无言:形容淡泊,不张扬。 淡(dàn):颜色浅淡。 生香难画:指荷花的香气难以用笔墨描绘出来。 真色谁同:真正的美丽,谁能与它相提并论。 彩云又散:比喻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锦城又远:比喻远方的繁华已经消失。 为何人、消损芳容:为什么有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容颜。 年华苒苒:形容时光流逝之快。 昨梦匆匆
摸鱼儿·花港观鱼 【注释】: 甚朝来、斜风细雨,观鱼正有佳趣。绿蓑青笠寻常挂,谁道水乡难寄。堪画处。最好是、荻花乱点舟三四。鸥飞鹭起。更落网惊腥,呜榔畏响,潭有老蛟睡。 红尘路,比与烟波名利。寻思总是难事。华亭唳鹤东门大,何似得鱼情味。君试觑。绕平湖、水云十里皆生计。红鳞买醉。世事不相关,柳阴欹枕,湖上晚峰翠。 【赏析】: 此篇为《花港观鱼》词的第二首,是一首咏物小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注意要从主题思想、形象特点、语言风格等角度鉴赏诗歌。此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抓住关键词句,比如“一抹晴烟淡又浓”,可抓住关键字“晴”和“浓”;“啼声好,唤动少年丛”,可抓住关键字“啼”“好”。最后还要注意赏析中要言之有据
【译文】 骏马的骨骼千金难买,在军旗下显得格外珍贵。 它的鬃毛沾满露水,披着风尘,真让人画笔生辉。 一顾之间,它已倾倒了冀北之地。 少年时骑马驰骋于长安,骄嘶的马儿在花外柳边奔驰。 今天却闲放在战场,夕阳下秋草茫茫,连天际都模糊了。 赏析: 《清平乐·牧马图》描写了一幅战马的图象。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战马的形态、气质和神韵,通过描绘战马在战场上的表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
《菩萨蛮·三潭印月》是北宋诗人欧阳修的作品。此词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湖光月色图,抒发了作者的闲适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句释义: - “采菱歌断遥天晚。”:采菱歌声中断,天空渐渐暗淡。 - “碧湖无浪蘋风软。”:碧蓝的湖水没有波浪拍打,微风吹来蘋草的香气,十分轻柔。 - “一月漾三轮。秋光被水分。”:一轮明月倒映在湖水中,秋光被湖水分割为三部分。 - “胜游超秉烛。画舸潭心宿。”
《斑竹》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 译文:千年之后,斑竹依旧对着湘江。 - “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译文:想要知道湘妃的怨恨,每根竹子上都满是泪痕。 - “人倚孤舟愁不寐。” 译文:人们依偎在孤独的船上,无法入睡。 - “鹧鸪啼破湘江翠。” 译文:鹧鸪啼叫打破了湘江的宁静。 2. 赏析: -
【注释】 “鸦鸟层林晚”,乌鸦落在层层树林上,傍晚时分。“菰蒲片雨晴”,一片片的菰和蒲叶上的雨珠刚刚被太阳晒干。“长烟收尽小云平”,长空的烟云逐渐消散,天边的小云朵也变得很平。“湖月十分明”,湖面上的月光分外明亮。“横笛临风曲”,“横笛”指横吹的乐器,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隔水声”,隔着湖水传来的笛声。“两三渔火近芜汀”,“渔火”指的是渔船上的灯火。“芜汀”,杂草堆积的地方。“时有雁鹅惊”
长相思 · 两峰插云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峰高插太空。春云起夜龙。 烟蒙蒙,雨蒙蒙,三月湖南春树浓。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南高峰,北高峰,两山耸立直插云霄。春天的夜晚云雾缭绕如同蛟龙腾飞。 烟雾蒙蒙,雨水蒙蒙,三月里湖南的春天景色浓郁。楼台烟雨朦胧中隐约可见。 注释 1. 长相思:一种古典诗歌体裁。 2. 两峰插云:指南、北两座山峰高耸入云。 3. 南北峰高插太空:指山峰直插云霄。 4.
【解析】 1.本词是作者在杭州任通判时所写。“苏堤”,即西湖苏堤,为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水道、筑成堤坝,使西湖水流入城河,形成一条新河道。后因苏轼的诗名,故称“苏堤”。此堤位于白堤和断桥之间,全长近三公里。它以春晓景致最佳,有花港观鱼、苏公堤、三台石、六桥烟雨等十景。苏堤春晓是其中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2.“花露薄红,柳烟迷翠”二句,写初春景象。花露如珠,晶莹剔透;柳叶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