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晴烟淡又浓。曙鸦飞散尽、树头红。林莺催请晓匆匆。啼声好,唤动少年丛。
纨扇落花风。苏堤三月景、水溶溶。清音度水间歌钟。寻不见,春在绿杨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注意要从主题思想、形象特点、语言风格等角度鉴赏诗歌。此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抓住关键词句,比如“一抹晴烟淡又浓”,可抓住关键字“晴”和“浓”;“啼声好,唤动少年丛”,可抓住关键字“啼”“好”。最后还要注意赏析中要言之有据,不能凭空想象或脱离诗词内容作答。

“一抹晴烟淡又浓”,写柳树新绿,如烟似雾,春色渐浓。“曙鸦飞散尽、树头红”,写日出时分,乌鸦已飞尽,树上的红花在朝阳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林莺催请晓匆匆”,写鸟儿们争相报晓,催促人们早早起床迎接新的一天。“啼声好,唤动少年丛”,写杜鹃鸟啼叫的声音非常好听,把人唤动,使人们从梦中醒来,开始一天的生活。

“纨扇落花风”,写春天来临,花儿凋谢,飘落的花瓣如同飞舞的蝴蝶,落在了人的衣襟上,给人带来阵阵凉意。“苏堤三月景、水溶溶”,写苏堤在春天景色宜人,河水清澈见底,使人感觉心旷神怡。“清音度水间歌钟”,写歌声在水面回荡,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音乐。“寻不见,春在绿杨中”,意思是说春天虽然看不见踪影,但绿杨树依然生机勃勃。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春天的美景刻画得栩栩如生,充满生机。

【答案】

示例:

小重山

一抹晴烟淡又浓。曙鸦飞散尽、树头红。

林莺催请晓匆匆。啼声好,唤动少年丛。

纨扇落花风。苏堤三月景、水溶溶。

清音度水间歌钟。寻不见,春在绿杨中。

(1)《小重山·柳浪闻莺》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此词上片写柳絮飞舞,杜鹃啼鸣;下片写苏堤春景,歌钟清音。词中的春天虽难觅踪迹,却处处可见绿柳婆娑的景象。

(2)上片首句“一抹晴烟淡又浓”以拟人化手法描绘了柳絮轻飘、烟雾缭绕的迷人春景。接着用“曙鸦飞散尽、树头红”描写日出时的景色,生动地勾勒出日出时万籁俱寂、一切景物都沐浴在晨曦之中的景象。“啼声好,唤动少年丛”写杜鹃鸟的叫声多么好听,足以把人唤醒,从而引出下文的描写。

(3)下片首句“纨扇落花风”写春风拂面、落花飘飞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第二句“苏堤三月景、水溶溶”写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以至于连苏堤上的流水也变得透明如镜,仿佛溶入了春天的气息里。“清音度水间歌钟”描写歌声在水面回荡,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音乐。“寻不见,春在绿杨中”则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春天难以寻觅的感叹,同时也点出了春天无处不在的主题。

(4)全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摹,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