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少人来。
斜阳里、闲着济川材。
尽满目云山,伴人坐啸,一川风月,留客追陪。
还看取,宦情容易淡,诗句浩难裁。
红树酣秋,绿蓑霁晚,洞庭霜冷,笠泽云开。
徘徊空自信,怕烟波未许,鸥鹭私猜。
回首日边京阙,清梦相催。
笑此生真负,羊裘高洁,几时得洗,马首尘埃。
唯是初心一点,飞想归哉。
【解析】
“谒告归题舫中”意为请假归家,题在船中。“野渡少人来”意为野外小河上很少有人来,“斜阳里、闲着济川材”意为夕阳下,我悠闲地坐着,“尽满目云山,伴人坐啸,一川风月,留客追陪”。此句是写自己闲暇的心境。“还看取,宦情容易淡,诗句浩难裁”意为回头看看,做官的情意很容易淡薄,作诗的心情很难裁减。此二句是说,自己对做官的情意已经淡薄,而作诗的心绪却难以裁减。“红树酣秋,绿蓑霁晚,洞庭霜冷,笠泽云开”四句是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其中“洞庭霜冷”点明地点是在洞庭湖;“笠泽云开”则表明天气转晴。此四句是作者对所见所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也表现出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豪放不羁的性格。“徘徊空自信”,是说自己徘徊于湖边空自自信。“怕烟波未许,鸥鹭私猜”两句是说,自己担心湖面上的烟雾还没有消失,而鸥鸟们又暗中猜疑,怀疑自己是偷渡过来的。“回首日边京阙,清梦相催”两句的意思是说回头望去,京城的宫殿历历在目,梦中的清辉正催促着我。“笑此生真负,羊裘高洁,几时得洗,马首尘埃”二句是说自己真的辜负了自己平生的高洁品格,什么时候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使自己像那高洁的羊裘者那样不受世俗的污染呢?此二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最后“唯是初心一点,飞想归哉”是说自己只有一点最初的心愿,那就是乘风归去。
【赏析】
本词是一首抒怀之作。上阕主要叙写归途中的所见所感,下阕则抒发了归隐后的思想感情。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上片开头三句写景:“野渡少人来”、“闲着济川材”。“野渡”即野外小河,“少人来”指行人稀少,“闲着济川材”指自己无所事事(闲居在家)。“闲着济川材”与“宦情容易淡,诗句浩难裁”相对应。“斜阳”一句写自己闲坐观景的情景:夕阳下,我悠然自得地坐着,眼前一片云山相伴,心中畅想着什么都可以,任凭清风明月陪伴我,让我尽情地欣赏。“还看取”,意思是回头看看,做官的情意已经淡薄,而作诗的心情却难以裁减。这里用典,《庄子·人间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文心雕龙·养气篇》:“若乃春风春熙,秋月秋明,……夕餐朝命,莫不囊萤继晷,悬映河干;伏案盈机,依影学剑。”可见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做官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下片开头两句写归途之思:“红树酣秋,绿蓑霁晚”,“红树”是诗人眼中的红枫,“绿蓑”是诗人眼中的蓑衣。“酣秋”是大口地吸食秋天的气息,“霁”是雨后的天晴。“霁晚”是雨过天晴的傍晚时分。这两句是说:我坐在江边,看着那如醉如痴的红叶,听着那淅沥沥的雨声,感受着那清爽宜人的秋凉。这两句是对前面所写的景色的回应,也是对前面所表达的感情的深化。“洞庭霜冷”,点明地点是在洞庭湖;“笠泽云开”,则表明天气转晴。这两句是说:我看着洞庭湖上的霜雪已经融化,看着笠泽的天空也渐渐放晴了。这里的“洞庭”“笠泽”都是泛指,并非实指。“闲信步,怕烟波未许,鸥鹭私猜”,这四句是作者对所见所闻的描绘。其中“洞庭霜冷”点明地点是在洞庭湖;“笠泽云开”则表明天气转晴。这两句是作者描绘所见景色的诗句。作者在湖边闲信步,担心湖面上的烟雾还没有消散,而那些鸥鸟们又暗中猜疑,怀疑自己是否偷渡过来。“回首日边京阙,清梦相催”,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回头望去,京城的宫殿历历在目,梦中的清辉正催促着我。这二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城的眷恋之情。“笑此生真负,羊裘高洁,几时得洗,马首尘埃”,二句是说:唉!我真辜负了自己平生的高洁品格,什么时候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使我像那高洁的羊裘者那样不受世俗的污染呢?这二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结尾两句是说:唯有一点最初的心愿,那就是乘风归去。
本词是一首抒怀之作。上阕主要叙写归途中的所见所感,下阕则抒发了归隐后的思想感情。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