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东里过国大夫祠感怀 田畴子弟风味昔,遗庙荒山秋未残。 公极爱民犹拟杀,政无猛力敢言宽。 权衡两敌严非类,左右中原实大难。 今日外交宜内治,断碑犹记赭衣冠。 注释: 1. 田畴子:指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字起。 2. 风味昔:过去的风采。 3. 公极爱民犹拟杀:你极度爱护百姓就像要杀人一样。 4. 政无猛力敢言宽:政治上没有强硬的手段就不敢讲宽容的话。 5. 左右中原:左右天下。
【注释】 晚岁:晚年。数论诗:多次谈论诗词。郊:指登高望远,比喻仕途得意。龙云:指龙飞升云,喻指仕途得意。愈:更加,更甚。嗟:感叹。天丧:上天降祸。物色:景物景色。寓国悲:寄托国家悲伤之情。歇:停止。魁櫑:大魁星,即魁星,传说中主宰文章的星宿。闻歌:听见歌声。知:了解、知晓。 【赏析】 这首诗是周印昆1934年春在南京国立编译馆任职时作于春游玄武湖。 首联“晚岁逢君数论诗,郊龙云愈未为奇”
诗的第一句“国仇不报还争觉,种族宁亡独撤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遭受侵略而未能报仇的痛心和无奈。这里的“国仇”指代国家的仇恨和被侵犯的痛苦,而“不报”则表示没有机会或力量去复仇。 - “争觉”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因为他意识到这种痛苦可能永远无法得到解决。 - “种族宁亡独撤兵”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不幸,暗示如果仅仅是一个民族灭亡而其他国家得以保全,这样的战争是不公平的。 -
兴亡静托渔樵话,尽是当年束手人。 莫向媚香楼下过,桃花如雨又残春。 注释翻译: - 兴亡静托渔樵话:国家兴亡的大事都被渔夫和樵夫所谈论。 - 尽是当年束手人:所有的人,都是当年那些无力改变局势的人。 - 莫向媚香楼下过:不要经过那些香气四溢的地方。 - 桃花如雨又残春:就像春天的桃花被雨水打落一样,春天也过去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渔樵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注释】 ①郑所南:明末清初诗人,字南熏,号所南,福建同安人,有《所南先生集》。此诗作于1905年作者留学日本期间。 ②琴绝:指弹断了琴弦。意早灰:意志已经丧失。 ③厌世:厌倦世俗生活。尚徘徊:仍然不放弃。 ④片土:一片土地。这里指故土。兰蕙:即兰花、蕙草,均为香花名。 ⑤瑟瑟:形容草木摇落之声,亦用以描写秋风萧瑟的景象。河山:指祖国的河山。更可哀:更是让人悲哀。 【赏析】
读郑所南先生集其一(1905年)没齿竟为三外客,伤心还作十空经。 仓黄本穴今何老,万树秋花向北零。 注释:没齿:一辈子。竟:竟然。三外客:三番五次的客人。伤心:悲伤。十空经:十卷佛教书籍。仓黄:指人年纪老了。本穴:原处。仓黄本穴:指原来的地方。今何老:如今已经老去。万树:万株树。秋天的花:凋零的秋花。向北零:向南飘落。 赏析: 这首诗是近代诗人黄节在阅读郑所南先生的集子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句:休问废兴问廉耻,可怜诸将尽虫沙。 译文: 无需询问国家兴盛或衰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个人的品质和尊严。可惜的是,许多将领已经失去了忠诚与勇气,如同被虫蛀的沙子一般脆弱。 注释: 1. 草左梦石传:指《草堂诗余》中的一首作品。 2. 因题两绝:指这首诗的另外两首。 3. 其二:这是第二首诗的简称。 4. 休问:不要询问。 5. 废兴:国家的兴盛与衰败。 6. 问廉耻:关注个人品质和尊严。
注释:登上坛阁部,现在用笔墨描绘,战马奔腾江水深处,骨血冰凉。一岭梅花,千树积雪,魂归故里,却看不到旧时的衣冠。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登坛阁部今写墨,跃马江深骨乃寒”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登坛阁部,挥笔如飞;跃马江深,骨寒如冰。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历史人物的英勇无畏,又写出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接着,“一岭梅花千树雪,魂归不见旧衣冠”两句
注释: 神州:中国的别称;兰蕙:指兰花和蕙草,都是香草,这里代指美人。 剑胆琴心:比喻内心有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 术到虚无方是侠:指只有真正掌握了武术的精髓,才是真正的侠客。 舞台裙屐:指戏曲舞台上的花哨装扮。 纤腰:细腰,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女性美的作品。诗中“神州兰蕙已寥寥”,用兰花和蕙草来形容中国的美丽,但现实中却已经变得稀少了。接着两句“剑胆琴心让汝骄”
注释: 1. 片云南下,意为“我像一片落叶一样飘落南方”,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2. 孤臣泪,意为“我的眼泪如孤臣般凄凉”,因为作者被贬谪到岭南。 3. 碧血黄沙,意为“我如同鲜血和黄色的沙石一样,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4. 想见公,意为“我想念您”,指作者的故乡。 5. 宣武城头,意为“宣武帝的城头”,这里指的是洛阳城。 6. 天似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