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章
诗句释义与译文: 诗句一: - “置郡古雕题”:指设立郡县的历史背景或传统。 - “四百年风气初开”:暗示自古代以来,该地区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现在风气开始转变。 - “既庶正当加富教”:意指在国家治理下,人民已经逐渐富裕,并且受到良好的教育。 译文: 书院大门上写着: 设立郡县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四百年来风纪初现新风貌, 国家治理让百姓日渐富有且受教育。 诗句二: - “关心吾赤子”
【注释】 书院:指庐山白鹤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风漪:波纹荡漾。 匡庐:山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因东汉末年名士诸葛亮隐居此而得名。 徼外:边界之外。林峦:山林树木。 文章太守:文采飞扬的太守。 香火:佛教用语,指寺庙里和尚念经、打坐、拜佛等活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庐山白鹤院时所作。首句写白鹤院地处庐山之巅,四周环绕着群山,环境清幽雅致,景色迷人。第二句写诗人对白鹤院的喜爱之情
注释:书院通今轩联,不出门须通天下事;知朝廷要用读书人。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黄佐在《南交纪游》中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书院”的通达之志,后两句写“朝廷”的用人之道。此联为作者所题书院的堂联,其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句“不出门须通天下事”,意思是说,如果不走出家门,就不了解天下的事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要关注世界、关注社会。 第二句“知朝廷要用读书人”
【注释】 尔诸生:你们诸位学子。勿矜词藻:不要炫耀词藻。 事功:事情的成功与否,成就的大小。 【赏析】 此诗是明代学者王阳明为勉励学生而作的一副对联。“尔诸生”指代书院中求学的学生们,“凡诗书”则泛指学问。整副对联语意平实,却饱含深意,鼓励学生不要过于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应关注诗歌和书籍的实际功效和价值,体现了王阳明重视实践、崇尚实效的教育思想
【注释】 宾州:地名,在今广西宾阳。宾州试院:即宾州书院。选士:选拔人才。宜宽:应该宽大。英华:英才和才华。新出:刚出生出来。山川:指地方。特辟:特地开辟。万间:形容建筑宏大。广厦:高大的房屋。去取:选择取舍。祗(zhī)凭:只凭。文字:文章或书籍。孤寒:指贫困失意的人。八百:泛指很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宾州书院所作的题画诗。诗人借题发挥,勉励学子们要立志读书,不要辜负贫寒之士
【注释】 书院山:指在杭州西湖边的白乐天(白居易)书堂遗址。 书院江月楼:即“白堤孤鹤楼”。 联:对句,这里指诗句的对仗。 三分竹:形容竹子疏密有致。 二分水:指西湖水面。 一分屋:形容房屋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天成:天然而成,不受人为修饰。 【赏析】 此诗为杭州名胜白堤孤鹤楼题诗,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首二句写四季不同景观,突出楼居之美;三、四句写楼居环境,表现风景天成之感
书院山风江月楼联 小住为佳,江山风月,本无常主; 会心不远,鸟兽禽鱼,自觉亲人。 注释: 1. 小住为佳:短暂的停留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2. 江山风月:指自然的美景和景色。 3. 本无常主:自然景观没有固定的所有者,它们属于所有人。 4. 会心不远:虽然距离遥远,但内心的感受是相通的。 5. 鸟兽禽鱼:自然界中的动物和生物。 6. 自觉亲人:虽然与这些生物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中
注释:书院、江月楼,都是风景名胜之地。清风明月本无价,指的是自然景色的清雅宜人,是无可估量的价值。近水远山俱有情,指的是近水之处和远处的山峦都充满了情感,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和思念之情。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清风明月、近水远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诗歌的内容、主题并结合诗句体会情感。 “安仁溪口”是写景,写出安仁溪口的景色,罨画人家绕小溪,满林风露压篷低。“罨画人家”,是说在安仁溪口一带,人家用彩纸裱糊了房屋,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绕小溪”,是说安仁溪水环绕着这些人家。“压篷低”是说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竹子都低垂下来似的。 “秋江记得停舟处”是写诗人的记忆
【注释】: - 寓斋阴寒殊有雪意催之以诗叠用东坡清虚堂韵 寓斋(居住的书房) - 月离于箕风扬沙,今朝休沐归早衙 箕(箕星) 风扬沙(形容风大) 休沐(休假) - 枯天欲雪雁声急,禁寒勒住新梅花 枯天:干旱的天空 勒住(阻止、制止) 新梅花:初开的梅花 - 围垆促坐自瑟缩,似有画本夸燕家 围垆(围坐在土炉旁边) 瑟缩:发抖 画本(画作) - 浓阴如墨倒斜翠,冻云密冱扶桑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