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人家绕小溪,满林风露压篷低。
秋江记得停舟处,斜日梢头橄榄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诗歌的内容、主题并结合诗句体会情感。
“安仁溪口”是写景,写出安仁溪口的景色,罨画人家绕小溪,满林风露压篷低。“罨画人家”,是说在安仁溪口一带,人家用彩纸裱糊了房屋,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绕小溪”,是说安仁溪水环绕着这些人家。“压篷低”是说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竹子都低垂下来似的。
“秋江记得停舟处”是写诗人的记忆,写出诗人曾经在这里停船的地方。“记得”,表明这是诗人记忆犹新的地方。“停舟处”,是说诗人曾经在这里停船歇脚。这两句是诗人追忆自己曾经在这里停船歇脚的情景。
“斜日梢头橄榄梯”是写诗人的回忆,写出诗人曾经在这里看到的景象。“斜日”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橄榄梯”,是说橄榄树做成的梯子。“梢头”,是树枝的顶端。“橄榄梯”,指树上结满果实的橄榄。这两句是诗人回忆自己在安仁溪口看到的风景,那夕阳下的小溪边,长满了橄榄树,树叶翠绿,果实累累。
【答案】
译文:
安仁溪口人家用彩画裱糊了房屋,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安仁溪环绕着人家,风吹过竹篱笆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竹子都低垂下来似的。
我还记得曾经在这里停船歇脚。夕阳西下时,我看到溪流边上长满橄榄树,树上挂着许多橄榄果实。
赏析:
诗的前两联都是描写景物,后两联则是写人,前两联写景与后两联写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两联所描绘的美景是诗人记忆中的,而这种美景正是他后来到访此地时的所见所感。后两联则是诗人在安仁溪口时的感受和体验,其中“记得”二字表明这是诗人记忆犹新的地方。诗人曾在此停船歇脚,也看到过这里的自然风光。
首联写溪口人家的景色。“罨画”是裱糊的意,“人家”是住户,“绕”字点明溪口人家的特点。“小溪”写出了溪水的清浅,溪水环绕着人家,可见溪口的幽深秀丽。“风露”写出了秋天天气的变化,秋风秋雨给大自然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也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压篷”是形容微风吹过林梢,发出的声音,“低”字既写出了声音的大小,又写出了声音的感觉。
颔联合即写秋江上看到的景观。“秋江”,写出了季节的特征;而秋江上的景色又是诗人记忆中的。“记得”一词表明这是诗人记忆犹新的地方。“停舟处”,表明诗人曾经在这里停船歇脚,“停舟处”是诗人记忆中的,而这个记忆中的场景又是他在后来到访此地时看到的。“停舟处”,是说作者在安仁溪口停船之处,也就是作者曾经停留的地方。这里,“记得”一词再次出现,突出了这个地方对作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记得”,是回忆过去,但回忆的是过去的事情而非眼前之事。因此,此处的“记得”并非指眼前之景,而是记忆中的景象。“停舟处”,是说作者在安仁溪口停船之处,也就是作者曾经停留的地方。这两句是诗人追忆自己曾经在这里停船歇脚的情景。
颈联写夕阳下的景色。“斜日”,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梢头”,是指树枝的顶端。“橄榄梯”,是说橄榄树做成的梯子。这两句是诗人回忆自己在安仁溪口看到的景象。这两句中,“记得”一词再次出现,突出了这个地方对作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记得”,是回忆过去,但回忆的是过去的事情而非眼前之事。因此,此处的“记得”并非指眼前之景,而是记忆中的景象。“记得”一词表明这是诗人记忆犹新的地方。“斜日”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梢头”是树枝的顶端,而“橄榄梯”则指树上结满果实的橄榄树制成的梯子。这两句是诗人回忆自己在安仁溪口看到的风景,那夕阳下的小溪边,长满了橄榄树,树叶翠绿,果实累累。
尾联写诗人在安仁溪口的感受和体验。“记得停舟处”,表明这是诗人记忆犹新的地方。“夕阳西下”写出了时间的特征,也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景色。“记得”,表明这是诗人记忆犹新的地方。“记”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安仁溪口的怀念之情。“停舟处”,是说作者在安仁溪口停船之处,也就是作者曾经停留的地方。这两句是诗人追忆自己曾经在这里停船歇脚的情景。“记得停舟处”是说作者曾在这里停留过,而“夕阳西下”则表明此刻是在傍晚的时候。
这首诗写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时杜甫在夔州,因受权贵排斥,生活十分困窘。此诗即是杜甫晚年穷愁潦倒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