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
注释:书院、江月楼,都是风景名胜之地。清风明月本无价,指的是自然景色的清雅宜人,是无可估量的价值。近水远山俱有情,指的是近水之处和远处的山峦都充满了情感,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和思念之情。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清风明月、近水远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
注释:书院、江月楼,都是风景名胜之地。清风明月本无价,指的是自然景色的清雅宜人,是无可估量的价值。近水远山俱有情,指的是近水之处和远处的山峦都充满了情感,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和思念之情。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清风明月、近水远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诗句原文: 别开小径连松路;忽有朱栏出竹间。 翻译: 走出一条隐秘小路,连接着苍松翠竹;忽然之间,一道朱红栏杆出现在竹海之中。 注释: 1. 别开小径:意指开辟一条不寻常的小路,这里可能是指一条隐藏或非传统的道路。 2. 连松路:形容这条小径与周围的松树林相连,形成一种天然的通道或路径。 3. 忽有:此处表达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意味着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某个景象或物体。 4. 朱栏
【注释】 刚日:指阳历的正月,古人认为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上升之时。刚日读经:用阳历正月初一、二、三日等日子读书。柔日:指阴历的腊月,古人认为这个时候阴气已经消尽,阳气开始上升。柔日读史:用阴历腊月初一、二、三、四、五、六日等日子读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是种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成长,培养人才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译文】 在阳历正月初一到初四的日子里读书学习儒家经典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型默写题。解答时既要注意句子的出处,又要对诗句的内容理解到位。此题需要注意的有“致”字、“存”字。考生可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注解来记忆这些字形。如: (1)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考古:考证;证:证明。考:考证;验(验证):考查。指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重考证事实,以期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忧先乐后:忧虑的事发生在快乐的事情之前
【注释】 阳明:即阳明学派,南宋时朱熹的学说。 岚漪诗屋联:指“心斋”中挂着的对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游览阳明书院后写下的。作者在游览中被这所历史悠久、学风严谨的古学府深深吸引,并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理想。 开头两句“能令水石长在眼;任有闲忙不负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热爱以及追求学问的决心。他认为,只要心中有志向,就能让水石常在眼,无论生活多么繁忙,都不应该忘记写诗
【赏析】: “率土尽同文,愿此邦易俗移风,欲使偏陬如上国”二句,写阳明书院讲堂联。作者认为“率土尽同文”,天下一统,则文化、教育可得到普遍推行;如果“偏陬”即边远地区也实行这种办法,那么这些地方就会像京城一样富足、文明。“愿此邦易俗移风,欲使偏陬如上国”二句,表达出作者对文化、教育的推崇和向往。 “登堂能讲学,与多士敦诗说礼,须知太守本书生”二句,写在阳明书院讲堂联
诗句释义:在阳明书院的修志亭下,清静地坐着使人没有庸俗的气息;读书时,没有什么计策能比得上新的成就。 注释:阳明书院:位于中国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修志亭:是书院中供人学习的地方,通常有碑文、匾额等。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读书环境的诗。诗人通过“清坐”、“无俗气”来形容自己在书院中读书时的心境,强调自己的修养和品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新成就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闻木樨香,何隐乎尔":此句表达了对桂花香气的欣赏。桂花以其独特的香味闻名,其香气清新而淡雅,能令人心旷神怡。在这句中,诗人通过“闻木樨香”这一动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赏桂的场景中,让人们感受到桂花的芬芳。同时,“何隐乎尔”则是一种反问,仿佛是在说,这桂花的香气如此美妙,为何要隐藏起来呢?这是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知菜根味,无求于人":此句表达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菜根虽然平凡
注释:居住的地点与远处的风景相接近,身处当下却能够知道古代的情况;研究经书以了解其道理,广泛地传授文辞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历史和文化的重视。通过"居近识远"和"处今知古"两句,诗人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即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而"研经赏理,敷文奏怀"则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对经书的研究
【注释】 顿看:一下子看到。紫翠:紫色的山色,形容山青葱郁茂。联,楼阁。顿看:一下子看到。紫翠:紫色、青色的山色,形容山青葱茂密。联,楼阁。 【赏析】 首句写登山途中所见景色,次句写登高望远时所见景色。“平地”,指平地之上;“楼台”,指楼阁、台观;“忽送”,突然送来;“千峰”,“万壑”是说层峦叠嶂的群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刚一登上山顶,就看到平地上的楼台亭阁在云雾缭绕中渐渐耸立起来
【注释】 阳明书院藏书楼联:蓄,收藏。奇书,指珍贵的书籍或稀有的书籍。忽逢,突然遇见。 【赏析】 此句是说,自己收藏了珍贵的书籍并且勤读,所以能够对各种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译文】 收藏了珍贵的书籍,并且勤读;忽然之间遇到一个好朋友,和他一起游山玩水。 【赏析】 “藏书楼”是古代书院中的建筑,一般用来存放书籍的。而“勤读”,则是说读书要勤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读书的态度——热爱学习、勤奋读书。
书院山风江月楼联 小住为佳,江山风月,本无常主; 会心不远,鸟兽禽鱼,自觉亲人。 注释: 1. 小住为佳:短暂的停留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2. 江山风月:指自然的美景和景色。 3. 本无常主:自然景观没有固定的所有者,它们属于所有人。 4. 会心不远:虽然距离遥远,但内心的感受是相通的。 5. 鸟兽禽鱼:自然界中的动物和生物。 6. 自觉亲人:虽然与这些生物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中
【注释】 宾州:地名,在今广西宾阳。宾州试院:即宾州书院。选士:选拔人才。宜宽:应该宽大。英华:英才和才华。新出:刚出生出来。山川:指地方。特辟:特地开辟。万间:形容建筑宏大。广厦:高大的房屋。去取:选择取舍。祗(zhī)凭:只凭。文字:文章或书籍。孤寒:指贫困失意的人。八百:泛指很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宾州书院所作的题画诗。诗人借题发挥,勉励学子们要立志读书,不要辜负贫寒之士
月上微风起,飘飘吹素襟。 【注释】:月儿慢慢升起,微风吹起来了,轻轻地拂动我的白色衣服。 草虫浮夕响,木叶识秋心。 【注释】:夕阳里,草虫在飞来飞去,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树叶飘落在地上,似乎在告诉我秋天的心事。 凉气湖中水,砧声空外音。 【注释】:湖面上弥漫着清凉的气息,远处传来一阵阵砧声,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寂寞和思念。 不知孤馆客,此际感何深。 【注释】:我在这孤寂的客栈里
【注释】 书院山:指在杭州西湖边的白乐天(白居易)书堂遗址。 书院江月楼:即“白堤孤鹤楼”。 联:对句,这里指诗句的对仗。 三分竹:形容竹子疏密有致。 二分水:指西湖水面。 一分屋:形容房屋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天成:天然而成,不受人为修饰。 【赏析】 此诗为杭州名胜白堤孤鹤楼题诗,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首二句写四季不同景观,突出楼居之美;三、四句写楼居环境,表现风景天成之感
诗句释义与译文: 诗句一: - “置郡古雕题”:指设立郡县的历史背景或传统。 - “四百年风气初开”:暗示自古代以来,该地区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现在风气开始转变。 - “既庶正当加富教”:意指在国家治理下,人民已经逐渐富裕,并且受到良好的教育。 译文: 书院大门上写着: 设立郡县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四百年来风纪初现新风貌, 国家治理让百姓日渐富有且受教育。 诗句二: - “关心吾赤子”
【注释】 书院:指庐山白鹤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风漪:波纹荡漾。 匡庐:山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因东汉末年名士诸葛亮隐居此而得名。 徼外:边界之外。林峦:山林树木。 文章太守:文采飞扬的太守。 香火:佛教用语,指寺庙里和尚念经、打坐、拜佛等活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庐山白鹤院时所作。首句写白鹤院地处庐山之巅,四周环绕着群山,环境清幽雅致,景色迷人。第二句写诗人对白鹤院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