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敬安
东禅寺与达公夜话 定中孤月自常明,身外浮云屡变更。 欲舍福田纡国计,每谈净理厌诗名。 渡杯只恐鱼龙觉,施食还怜鸟雀争。 天上人间尽调怅,与师惟有证无生。 注释: 1. 定中孤月自常明:意思是在宁静的夜晚,月亮独自高挂,照亮了大地。 2. 身外浮云屡变更:比喻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3. 欲舍福田纡国计:想要放弃世俗的享乐,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境界。 4. 每谈净理厌诗名
雪后寻梅,积雪皓初晴,探寻策杖行。寒依古岸发,静觉暗香生。瘦影扶烟立,清光背光明。无人契孤洁,一笑自含情。 注释:雪后的梅花盛开,白雪覆盖了整个大地,阳光刚刚升起,天气晴朗。我拿着拐杖,在雪地上行走,寻找那盛开的梅花。寒冷中,梅花依然顽强地生长,发出淡淡的香气。我的影子随风摇曳,仿佛是在烟雾中站立。阳光洒在身上,感觉非常明亮。没有人和我一起欣赏这美景,但是我却觉得很开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寂静的夜晚,作者在山间小屋中独自品味着生活的宁静。 自遣 - 自我安慰或自我排解的意思。 钟梵晚萧萧- 指的是寺庙中的钟声和僧人诵读经文的声音,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深沉而悠扬。 山厨叹寂寥- 山中的小厨房,象征着简朴和孤独的生活状态。感叹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显得有些寂寞。 夜泉和月煮- 指夜晚的泉水与月亮共同煮茶,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
【题解】此诗为纪行之作,以“寒江钓雪图”为题,是写诗人在雪中垂钓的景色。 【注释】①垂钓板桥东:在板桥上垂钓。②蓑衣(suōyī蓑):蓑衣是古人用草或麻制成的雨衣。③江寒水不流:指雪天江水冻结。④鱼嚼梅花影:指雪地中的梅花被鱼啃咬,只剩下影子。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垂钓的画面:雪覆盖着江面,渔人穿着蓑衣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江水已经结冰,鱼儿无法上浮觅食,只有梅花的影子被冻住。整首诗语言简洁
【注释】 古洞云深别有天:古洞很深,云雾缭绕,仿佛另是一个世界。 偶携僧侣此安禅:偶尔携带着僧侣到这里来安放心灵。 数椽茅屋牵萝补:几间茅屋用藤蔓修补。 一枕寒松伴鹤眠:睡在一个枕头上,周围是寒松伴着白鹤入梦。 习定常从岩腹内:修行打坐时常常在山岩的底部进行。 生涯尽在钁头边:生活就在身边,靠砍柴和耕作维生。 山居寂寞无烦恼:居住在山中,没有世俗的纷扰和烦心事。 火种刀耕效昔贤:用打火石取火
暮秋偕诸子登衡阳紫云峰紫云最高处,飞锡共登临。 紫云:山名。在衡阳县南。紫云山,又名石门山。 紫云最高处,飞锡共登临。 飞锡:即飞锡禅师。晋高僧慧能,俗姓周,新吴(今江苏苏州)人。六岁为沙弥,后从慧寂法师受戒。因反对当时盛行的禅门禅法而离开五台山,到岭南传教。传说他曾在广东韶关大梵寺说《金刚经》,“见者如堵”,听众无不入迷。他自称“吾本来兹土,一切无取,一切不舍”,主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
诗句释义:万木森严入翠微,飘然鹤发久忘机。 万木森严入翠微,意味着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树木,树木苍翠欲滴,宛如一片浓绿覆盖了山间的每一个角落。其中,“万木”指的是众多树木,数量众多,形态各异;而“森寒”则形容这些树木高大挺拔,给人一种肃穆而清凉的感觉。 “飘然鹤发久忘机”,描述了一位白发老人的形象,象征着他已达到了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不再为俗事所动。 翻译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注释】 易与凡:作者的朋友。 戍边时:守卫边疆的时候。 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墓。 黄沙:沙漠。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之际,既感叹友人远去边塞的艰苦,又祝愿他立功封侯,赢得美名。全诗感情真挚,意境高远。 “拔剑高歌对酒卮”,是说诗人和易与凡两人举杯畅饮,一边饮酒一边慷慨悲歌。诗人用“拔剑”和“高歌”来表现豪迈的气概,而“对酒”则表明了他们心情的愉悦。 “酒酣为说戍边时”,意思是说
白梅诗 寒雪一以霁,浮尘了不生。偶从溪上过,忽见竹边明。花冷方能洁,香多不损清。谁堪宣净理,应感道人情。 译文: 在寒冷的雪后初晴之后,浮尘并未滋生。偶尔我走过溪流,忽然间发现竹边的梅花格外明亮。梅花在寒冷中保持其纯净与纯洁,即使香气浓郁也不损害其清新。谁能领悟这清明之理?这应该感动于道德之心。 赏析: 《白梅》是元代著名画家兼诗人王冕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白梅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特质
谒岳武穆祠有感 南渡偏安国已亡,宫祠墓木尚苍苍。 士无奇节名难著,地有忠魂草也香。 风雨湖山犹感恨,往来樵牧亦凄凉。 若教二帝生时返,血泪人谁洒夕阳。 注释: 谒岳武穆祠:去参观岳飞的祠堂。 南渡:南宋偏安在南方。 偏安国已亡,宫祠墓木尚苍苍:南宋已经灭亡了,但岳飞等人的坟墓还郁郁葱葱的挺立在那里。 士无奇节,名难著(zhuó):没有奇才的人很难得到人们的赏识。 地有忠魂,草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