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莲
诗句释义: - "临池管见":在池塘旁边观察,从自己的角度和经验来看待事物。这里的“管见”是指个人的理解和观点。 - "徐而庵先生":徐而庵是清代诗人、文学批评家。他提出关于唐诗的看法,强调了诗学的学习应像僧人托钵一样,通过不断学习各家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译文与注释对应关系: 1. "学书亦然" - 翻译:书法的学习也应该像学习诗一样。 注释:指书法创作也需要广泛学习和实践
临池管见 字学以用敬为第一义,凡遇笔砚辄起矜庄,则精神自然振作,落笔便有主宰,何患书道不成!泛泛涂抹,无有是处。 【译文】: 在写字时,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学问和技艺。遇到笔砚后,要提起精神专注地去做,这样才能使书写的精神振奋,落笔时才能掌握主动权,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只是随意地涂抹、乱涂,没有正确的方法,是没有益处的。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书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道理:“字学以用敬为第一义”
临池管见 凡作书不可信笔,董思翁尝言之。盖以信笔,则中无主宰,波画易偃故也。吾谓信笔固不可太矜意,亦不可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要使我顺笔性,笔随我势,两相得,则两相融。而字之妙处,从此出矣。 译文: 书法创作不能随意书写,董其昌曾说过这一点。因为随意书写,则心中没有主导思想,笔画容易变得软弱无力。我认为随意书写固然不可以过分自信,也不能随意为之。笔被束缚就会失去自由
临池管见 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坡翁学书,尝将古人字帖悬诸壁间,观其举止动静,心摹手追,得其大意。此中有人、有我,所谓:学不纯,师也。又尝有句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古人用心不同,故能出人头地。余尝谓:临摹不过学字中之字,多会悟则字中有字、字外有字,全从虚处着精神。彼钞帖、画帖者,何曾梦见? 废纸败笔,随意挥洒
上世结绳而治,自伏羲画八卦,而文字兴焉。故前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限也。尔雅释地:涂出其右而还之,画邱。注言:为道所规画。释名:道出其右曰画邱,人尚右,凡有指画,皆尚右。故用右手画字。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皆当不忘画字之义;为横、为竖、为波、为磔、为钩、为,当永守画字之法。盖画则笔无不直,笔无不圆,而字之千变万化,穷工极巧,从此出焉。乃后人不曰画字,而曰写字。写有二义。说文:“写
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 初名日旿(一说日睁),字午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举,官知县、教习知习。 以书名海内。 1868年(同治七年)尝著《临池管见》,以发明立法取势用笔行神之意。 兼工兰竹梅花。 有耕堂诗钞。 (《清画家诗史》) 生卒年:?-
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 初名日旿(一说日睁),字午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举,官知县、教习知习。 以书名海内。 1868年(同治七年)尝著《临池管见》,以发明立法取势用笔行神之意。 兼工兰竹梅花。 有耕堂诗钞。 (《清画家诗史》)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