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
初名日旿(一说日睁),字午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举,官知县、教习知习。
以书名海内。
1868年(同治七年)尝著《临池管见》,以发明立法取势用笔行神之意。
兼工兰竹梅花。
有耕堂诗钞。
(《清画家诗史》)
生卒年:?-?
周星莲
查阅内容
临池管见 凡字每落笔皆纵点起,点定则四面皆圆,笔有主宰,不致偏枯草率,波折钩勒,一气相生,风骨自然遒劲。董文敏谓: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又云:自收自到,自起自结。皆此意也。褚河南行书、赵文敏行楷,细参自能悟入。 作字先学执笔,明戈汉溪守智书法辨异一书,载有笔阵图,执笔诸式其最正中者,莫如拨镫、平覆两法。拨镫或谓挑镫,或谓马镫,于义皆是。总之执笔须浅,浅则易于转动,其法先拓大指
临池管见 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用锋之说吾闻之矣,或曰正锋,或曰中锋,或曰藏锋,或曰出锋,或曰侧锋,或曰扁锋。知书者有得于心,言之了了,知而不知者各执一见,亦复言之津津,究竟聚讼纷纭,指归莫定,所以然者,因前人指示后学要言不烦,未尝倾筐倒箧而出之。后人摹仿前贤,一知半解,未能穷追极究而思之也。余尝辨之,试详言之:所谓中锋者,自然要先正其笔。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笔正则锋易于正。中锋即是正锋
诗句:临池管见 译文: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到恰好处,直当得意。唐人妙处在不轻不重之间,重规叠矩,而仍以风神之笔出之。褚河南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又云: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虞永兴书如抽刀断水,颜鲁公古钗股、屋漏痕,皆是善使笔锋,熨帖不陂,故臻绝境。不善学者,非失之偏软,即失之生硬;非失之浅率,即失之重滞。貌为古拙,反入于颓靡;托为强健,又流于倔强。未识用笔分寸,无怪去古人日远也。 注释
诗句 临池管见 作字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轻重,有聚散,有刚柔,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有连有断,有脱御,有承接,具此数者,方能成书。否则,墨猪、算子,全是魔道矣。 译文 在池塘边观察,可以发现写字时笔势的走向是多样的:它可能顺流而下,也可能逆流而上;它的形态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它的节奏可以是快的,也可以是慢的;它的笔画可以是密集的,也可以是稀疏的
临池管见 字莫患乎散,尤莫病于结。散则贯注不下,结则摆脱不开。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右军书转左侧右,变化迷离,所谓状若断而复连,势如斜而反正者,妙于离合故也。欧、虞、褚、薛各得其秘,而欧书尤为显露,其要在从谨严得森挺,从密栗得疏朗,或行或楷,必左右揖让,倜傥权奇,戈戟铦锐,物象生动,自成一家风骨。史称其人貌丑而颖悟,观其书信然!学者得其一鳞片甲,由唐入晋,自有门径矣。 解析
临池管见 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 注释: 临池:靠近池塘。指在池塘边练习书法。 管见:指个人的见解和意见。 作书:写字。 能养气:能够修养自己的正气。 亦:也。 能助气:也能够帮助自己增强气势。 静坐:静坐冥想。 作楷法
临池管见:上世结绳而治,自伏羲画八卦,而文字兴焉。故前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限也。尔雅释地:涂出其右而还之,画邱。注言:为道所规画。释名:道出其右曰画邱,人尚右,凡有指画,皆尚右。故用右手画字。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皆当不忘画字之义;为横、为竖、为波、为磔、为钩、为,当永守画字之法。盖画则笔无不直,笔无不圆,而字之千变万化,穷工极巧,从此出焉。乃后人不曰画字,而曰写字。写有二义
临池管见 凡学艺,于古人论说总须细心体会,粗心浮气,无有是处。尝见某帖跋尾有驳赵文敏笔法不易之说者,谓欧、虞、薛、褚笔法已是不同,试以褚书笔法为欧书结构,断难相合,安得谓千古不易乎?余窃笑其翻案之谬。 注释: 1. 凡学艺:凡是学习技艺。 2. 于古人论说总须细心体会:对于古人的论述和说法,必须仔细体会。 3. 粗心浮气,无有是处:如果心思不细腻,态度轻浮,那么就没有可取之处。 4.
临池管见 书法之美,在于字的筋骨、血脉、皮肉、神韵、脂泽、气息。这六者缺一不可。无论是真楷行草,都应讲究其中的细节。楷书要求八面俱到,古人称卫夫人、逸少父子、欧阳率更、虞永兴、智永禅师、颜鲁公为七家,称为楷书,其余则只是真书而已。楷书是指字体端正,用笔合法。行楷则是指字虽绾结,但笔仍典则。此外还有真书、行书、真行、行草、大草或墨色不到而意与笔皆到,或笔墨不到而意无不到,总之应以法为主,气以辅之。
临池管见 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飞,此就字体言之,用笔亦然,执笔落纸如人之立地,脚根既定,伸腰舒背,骨立自然强健,稍一转动,四面皆应。不善用笔者,非坐卧纸上,即蹲伏纸上矣。欲除此弊,无他谬巧,只如思翁所谓:落笔时先提得笔起耳。 注释:楷书就像站立一样稳重,行书就像行走一样轻盈,草书就像飞翔一样快速。这是针对字体而言的,用笔也是一样的道理。手握笔在纸上书写时,就像是人站立着一样
相关推荐
东晋官员、文人,字子道,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 东汉「悬鱼太守」羊续的第六代孙,高祖羊繇,高叔祖羊祜,曾祖羊忱,祖父羊楷,父羊绥。 历太学博士兖州别驾,桓玄为太尉,以为记室参军。 自幼才华横溢,巧于文章。 《世说新语》记录羊孚不少的言谈事迹。 生卒年:?-
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 初名日旿(一说日睁),字午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举,官知县、教习知习。 以书名海内。 1868年(同治七年)尝著《临池管见》,以发明立法取势用笔行神之意。 兼工兰竹梅花。 有耕堂诗钞。 (《清画家诗史》)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