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字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轻重,有聚散,有刚柔,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有连有断,有脱御,有承接,具此数者,方能成书。否则,墨猪、算子,全是魔道矣。
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帖为百代书法模楷,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欧颜大、小字皆方;虞书则大、小皆圆;褚书则大字用方,小字用圆。究竟方圆,仍是并用。以结构言之,则体方而用圆;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又晋人体势多扁,唐人体势多长,合晋、唐观之,惟右军、鲁公无长扁之偏,而为方圆之极则。
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人皆知之。吾谓晋书如仙,唐书如圣,宋书如豪杰。学书者从此分门别户,落笔时方有宗旨。
诗句
临池管见
作字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轻重,有聚散,有刚柔,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有连有断,有脱御,有承接,具此数者,方能成书。否则,墨猪、算子,全是魔道矣。
译文
在池塘边观察,可以发现写字时笔势的走向是多样的:它可能顺流而下,也可能逆流而上;它的形态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它的节奏可以是快的,也可以是慢的;它的笔画可以是密集的,也可以是稀疏的;它的力度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如果所有这些特点都具备了,那么书写出来的作品就是一篇佳作了。否则的话,那只能是“墨猪”和“算子”,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东西,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古人在写字时总是力求把每个字写成像圆一样完美,每个字都是方方正正的。而兰亭集和圣教序则是书法艺术中的典范,它们都是方圆结合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大字还是小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至于如何将方形和圆形结合起来使用,这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从结构上来说,就是身体是方形的,但内心是圆形的;从笔性上来说,就是骨头是方形的,但肉是圆形的。这是书法中一种固定不变的道理。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我认为晋人的书法就像仙界一般美妙,唐代的书法就像圣人一般伟大,宋代的书法就像英勇的豪杰一样令人钦佩。学习书法的人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方向。
注释
- 临池管见: 指在水边观察水流,以管窥天的意思,比喻见识短浅。
- 作字: 指写字。
- 有顺逆: 指字迹的方向变化,顺从和违背。
- 向背: 指笔画的走向与整体的呼应。
- 起伏: 指字形的变化和高低起伏。
- 轻重: 指字形笔画的轻重差异。
- 聚散: 指笔画的聚集和分散。
- 刚柔: 指笔墨的刚硬与柔和。
- 燥湿: 指笔画的干燥和湿润。
- 疾徐: 指笔画的速度变化。
- 疏密: 指笔画之间的空隙大小。
- 肥瘦: 指字形的大小和形状是否丰满或瘦弱。
- 浓淡: 指墨色的深浅。
- 连断: 指笔画的连续性和断点。
- 脱御: 指字体的飘逸感。
- 承接: 指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是否自然。
- 规矩方圆之至: 指书法中的规律和规范,以及方圆的极致。
- 晋人体势多扁: 指的是晋代书法家的风格偏向于简洁、朴素。
- 唐人体势多长: 指的是唐代书法家的风格偏向于宏伟、雄壮。
- 右军、鲁公: 指的是王羲之和颜真卿两位古代书法家。
- 仙界、圣人、豪杰: 形容书法的不同境界和风格。
- 学书者从此分门别户: 意思是学习书法的人应当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去学习和实践。
赏析
这首诗是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流动来比喻书写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强调了书法创作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同时也要有内在的规则和标准。诗中提到的“墨猪”、“算子”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书法中常见的问题——即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或书法的本质特征。诗人还指出了晋、唐、宋三朝书法的特点,并认为每种书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最后,诗人鼓励学习书法的人要根据各自的喜好和特长去学习,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整首诗不仅对书法技巧有着深入的分析,也对书法的审美有着独到的见解,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