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前峰突兀后峰攒(注释1) 前峰高耸入云,后峰紧接其后,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 - 万木雕残景色阑(注释2) 形容山峦之间树木被雕刻得支离破碎,使得景色变得荒凉。 - 仙馆无人清磐杳(注释3) 描述一座神秘的寺庙(仙馆),虽然人迹罕至,但是寺庙里的钟声依然悠扬地传播。 - 瑶蹊有客碧萝寒(注释4)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张僧繇霜林云岫” - “张僧繇”指的是南朝画家张僧繇,因其擅长画佛像而闻名。此句表明画作展现了他非凡的绘画才华,尤其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能力。这里的“霜林云岫”形容的是一幅具有秋天霜色和山峦云雾的图画。 - 译文:“是张僧繇的作品,展现了霜降后树林中的云彩。” 2. “六朝画史知无几,吴下僧繇独擅场” - 这句话在说虽然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画家
舍山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巍然一舍起:形容寺庙宏伟壮丽,如同一座高山。 - 载上塔层层:暗示了塔楼的高耸入云,层层叠叠。 - 七十二峰外:表达了寺庙周围群山环绕的景象。 - 还逢见佛灯:意味着在夜晚还能看到寺庙里闪烁的佛灯,给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感觉。 诗句译文如下: 巍峨的山寺崛起,塔楼高耸入云端。 在群山之外还有七十二座山峰,夜晚还能见到佛灯闪烁。 赏析:
【注释】 落落:形容清高、孤傲的样子。娟娟:形容美好的样子。湘:指湖南省。渭:指陕西省。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竹子的诗。首二句赞美竹子不随俗,不染尘。次句写竹的形态之美,用“缅怀”一词,表明作者对这竹子的感情,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之情。最后两句是说,这竹子生长在湖南,也生长在陕西,它与寒冷的岁寒相伴,与严寒中的人们相亲相爱。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注释】 衣杵山:捣衣用的石制杵。此指捣衣石。苍然:苍劲的样子,形容石头颜色深暗。 砧:古代捣衣石。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捣衣石的颜色与状态,后两句写捣衣时的情景。诗人在捣衣山上看到了一具捣衣石,它的颜色深沉古雅,令人产生一种沉静而幽远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这具捣衣石孤独地站在那里,秋到时节却不再发出敲打衣服的声音,诗人由此想到,或许捣衣石也像人一样,有情感,也有悲欢离合的情愫吧
陆探微员峤仙游 梅阁重重翠绕遮,时时云气飐平沙。 千峰树色藏朝雨,百道江声送晚霞。 洞古数留仙子迹,溪回深护羽人家。 遨游每忆无尘地,咫尺仍堪阅岁华。 注释: 陆探微员峤仙游:指陆探微的《凌云待渡图》。梅阁重重翠绕遮,时 刻云气飐平沙。千峰树色藏朝雨,百道江声送晚霞。洞古数留仙子迹,溪回深 护羽人家。遨游每忆无尘地,咫尺仍堪阅岁华。 译文: 层层叠叠的山峰被翠绿的树木环绕
注释:东山的月光生起光芒,照着庭院中的竹子。道士吹起悠扬的清音,喜爱这孤独而清高的景象。 赏析:此诗描写了东山月光照进庭院中,照在竹子上,道人吹起清啸,爱这孤独而清高的竹子。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高洁的感觉
【注释】 1. 赵松雪:指赵孟頫。 2. 重江叠嶂二首:作者有《重江叠嶂》诗二十首,这里选了其中的两首。 3. 摩诘(mòqǐ):即王维的字,他善画山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4. 兼:兼有,包括。 5. 斯图:这里指画作。 6. 比肩:并列在一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7. 烟浪:雾气和水波,此处泛指江上的雾色和浪花。 8. 晓云:天刚亮时的天空云。 9. 柳市:地名,位于今浙江省义乌市。
李成的《寒林图》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岭高霜自结,风劲入寒时 - 第一句描绘了山岭之高耸,以及随着霜气凝结在山上的景象。"岭高"指的是山峰之高;"霜自结"意指山上的积雪因寒冷而结成冰霜,形象地展现了冬日山岭的冷峻之美。“风劲入寒时”描述了风势强劲,与寒冷的气息一同侵袭着这山岭,强调了天气的恶劣。 日落晚山碧,林空流水悲 - 第二句则转到了日落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行赏析,赏析的内容包括手法、情感等。此诗首联写郭忠恕仙山楼观之景;颔联写仙山云海之景;颈联写仙山之松籁之声及清游之乐;尾联写仙山之美远去,但仙山之境仍在眼前。 【答案】 译文: 层层叠嶂,云雾缭绕,山峰更显幽深。 溪边云雾弥漫着千万顷白雪,松林中传来一片秋声。我长啸一声,面对朱红色的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