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月生光,照我庭中竹。
道人发清啸,爱此茕茕独。
注释:东山的月光生起光芒,照着庭院中的竹子。道士吹起悠扬的清音,喜爱这孤独而清高的景象。
赏析:此诗描写了东山月光照进庭院中,照在竹子上,道人吹起清啸,爱这孤独而清高的竹子。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高洁的感觉。
东山月生光,照我庭中竹。
道人发清啸,爱此茕茕独。
注释:东山的月光生起光芒,照着庭院中的竹子。道士吹起悠扬的清音,喜爱这孤独而清高的景象。
赏析:此诗描写了东山月光照进庭院中,照在竹子上,道人吹起清啸,爱这孤独而清高的竹子。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高洁的感觉。
华岳 二华雄关右,三峰插斗杓。 弹冠司寇肃,抵掌巨灵骄。 日月相遮隐,风雷自泬寥。 金神秋执钺,玉女夜吹箫。 帝座钓梯接,天门箭括遥。 船开花十丈,雪挂瀑千条。 客偶谈禽向,予因访偓乔。 苍龙森欲动,白鹤似曾邀。 仙酝留人醉,云衣作蝶飘。 携诗惭谢朓,作雾哂张超。 山鬼投秦璧,村巫忆汉燎。 宁知王景略,弦诵杂渔樵。 华岳,位于山西省晋南,主峰为北岳恒山的第二高峰。这首诗描写了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叔杲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江南杜宇影飘瞥,万里滇蜀啼不绝。- 江南的杜宇鸟(杜鹃)的影子飘忽不定,万里之外的滇蜀(云南和四川)传来阵阵哀鸣。 群鸟相从羽毛折,夜夜三更口流血。- 一群鸟儿相互跟随,它们的羽毛被折断;夜晚三更时分,它们嘴里还流淌着血。 葛衣老子尔何人,十年饱啖松山雪。- 这位老者穿着葛布衣服,你是谁呢?他曾经在松山上饱食过松树的积雪。
《鞠歌行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感慨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诗句中“虫蛇不在井,豺虎不在堂”,意指邪恶之物不再藏身之处,寓意社会风气已逐渐好转;而“欲凭远梦赴乡关,坐叹行吟眠不得”,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返回家乡、投身政治的愿望,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虫蛇不在井,豺虎不在堂:形容社会环境已经变得更加清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昭陵怀古》。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 “大风起九峻”:这句诗描述了风的力量和范围之大。九峻是指九座山峰,这里用来比喻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惨澹昭陵日”:这里的“惨澹”意味着阴沉、凄凉,而“昭陵日”则是指昭陵的太阳。这句话表达了昭陵在战争期间的凄凉景象。 - “黄土閟元宫”:这里的“黄土”指的是黄土高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诗中描述了哥舒翰的英勇事迹以及他的遭遇。 第一句“题哥舒翰纪功碑”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哥舒翰的敬意和赞誉。 第二句“李唐重防秋,哥舒节陇右。”则进一步描绘了哥舒翰在唐朝时期的重要功绩,他负责边防工作,保卫了唐朝的安全。 第三句“浩气扶西倾,英名壮北斗。”则是对他英勇气概的赞美,形容他的威猛如同能够支撑西倾的大山,其英名则如同北斗星般闪耀。 第四句“带刀夜夜行
范烈女,生何许? 范氏女儿的出生之地,具体是何处? 乃在嵯峨之南,泾川之浒。 她出生的地方在巍峨山峦的南面,泾河岸边。 天不可移父难忤,曲池水清儿心苦。 天意不可违抗父亲之命,曲池之水清澈而女子内心深感痛苦。 白莲夜深作人语,下有鸳鸯啸匹侣,吁嗟女兮哀千古。 夜晚月光下的白莲仿佛在与人交谈,下面有鸳鸯相互和鸣,真是令人叹息啊!这样的女子值得千古哀叹。 赏析:
汉武望马如望仙,恨无桂馆通祁连。 汗血千载化龙去,至今候马空亭传。 空亭一望连沙草,极目长天但飞鸟。 君不见子卿憔悴少卿愁,英雄尽向盐车老。 译文:汉武帝看到马匹就像看到神仙一样,却因为缺少一个能够通向祁连山脉的桂馆而感到遗憾。这匹马经过千年的变化,变成了一条龙,但是如今这个候马亭已经空无一人了。只有那连绵不断的沙草,无尽的天空中只有飞翔的鸟儿。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名叫子卿的人
诗句释义 1 惊风走急沙,孤台郁突兀。 - 注释: 惊风指猛烈的风,走表示迅速通过,急沙指快速流动的沙,孤台指单独的高台。 - 译文: 猛烈的风迅速经过高耸孤立的台,使这座高台显得突出而壮观。 2. 中有千古意,立马不能发。 - 注释: 中指台内,千古意指长久的历史意义,立马指马上,不能发指无法表达出来。 - 译文: 在台内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意义,但是站在台上却无法传达这种意义。 3.
【注释】 八荒:指四方极远之地。 黄云:指战死疆场的战士,其尸骨埋于黄土之中。 古时:指战国时代。 摧颓:形容战死之人的尸骸被风吹散、倒塌。 生六翮:比喻人有凌云壮志。翮为鸟的翅膀。 赏析: 此诗是《文选》中唯一一首完整的五言诗,全篇共四句,每句七字,音节整齐,节奏鲜明,一韵到底,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首联“倚剑望八荒,不知何故忽悲伤”。诗人手持长剑,站在高处向远处眺望,不知为何突然感到悲伤
【注释】 樊氏祠堂联:樊氏家族的祠堂。薄稼圃而不为,宜善会先贤之意:耕种很少的土地,而不要勉强去从事;应该善于领会先贤的意思; 敬鬼神而仍远,当恪尊乃祖所闻:祭祀神明,而又远离他们(指祖先);一定要敬重祖宗的教导。 【赏析】 “薄稼圃而不为”,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很贫穷,但是不去做那种违背道德的事情。‘薄’是迫于生计的意思,这里用来表示对贫贱处境的不满。 “敬鬼神而仍远”,意思是说:“祭祀鬼神
竹卷奉为松岩和尚助喜 竿竿:竹子。竿竿,指竹子。有参差:参差不齐。量限:数量限制。不根而自生:没有根基却自然生长,这里比喻佛法无边无际。换却诸天眼:换了诸天的眼目。诸天,佛教所说的天界众神祇;这里泛指一切人。 译文:我送给松岩和尚的竹卷,是表达对他修行助喜之用的。竹叶参差不齐,每一片都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佛法智慧;这些佛法智慧不需要依附于任何外在条件就能自然生长
舍山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巍然一舍起:形容寺庙宏伟壮丽,如同一座高山。 - 载上塔层层:暗示了塔楼的高耸入云,层层叠叠。 - 七十二峰外:表达了寺庙周围群山环绕的景象。 - 还逢见佛灯:意味着在夜晚还能看到寺庙里闪烁的佛灯,给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感觉。 诗句译文如下: 巍峨的山寺崛起,塔楼高耸入云端。 在群山之外还有七十二座山峰,夜晚还能见到佛灯闪烁。 赏析:
【注释】 衣杵山:捣衣用的石制杵。此指捣衣石。苍然:苍劲的样子,形容石头颜色深暗。 砧:古代捣衣石。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捣衣石的颜色与状态,后两句写捣衣时的情景。诗人在捣衣山上看到了一具捣衣石,它的颜色深沉古雅,令人产生一种沉静而幽远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这具捣衣石孤独地站在那里,秋到时节却不再发出敲打衣服的声音,诗人由此想到,或许捣衣石也像人一样,有情感,也有悲欢离合的情愫吧
``` 题竹二十一首其三 轻阴护绿苔,清风翻紫箨。 未参玉版师,先放扬州鹤。 注释: 轻阴:淡淡的云遮月,天气阴沉。 护:保护、遮蔽。 绿苔:指青苔,一种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植物。 清风:微风。 翻:摆动。 紫箨:竹箨,竹的外皮。 玉版师:这里指的是玉版,古代的一种书法工具。 未:没有。 参:学习、研究。 玉版师:指学习书法的过程。 先:早、提前。 放:离开、飞走。 扬州鹤:比喻高洁的品格。
诗句原文 挺挺霜中节,亭亭月下阴。 识得虚中理,何事可容心。 注释解释 挺挺:形容竹子直立而坚韧,比喻品格高洁。 霜中节:指在寒霜中依然挺拔的竹节。 亭亭:形容竹子挺直而有姿态。 月下阴:月光下显得更加幽美。 虚中理:指竹子空心的结构,象征着虚怀若谷的品质。 译文 在这寒冷的霜季里,竹子挺立不倒;月光下,它依旧亭亭玉立。它深知其中的空道理,为何还让心灵有所牵挂呢? 赏析
题咏于竹,吴镇以墨为戏 东山月生光,照我庭中竹。道人发清啸,爱此茕茕独。 ——《题竹二十一首其三》吴镇 元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性高介,隐居不仕,自署梅花庵主。善画山水竹石,尤以题咏竹著称。他的《题竹二十一首其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与内心情感交融的诗作。首句“我以墨为戏,翻因墨作奴”表现了诗人对墨的运用自如,而随后的诗句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反思:“当年若卤莽,何处役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