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
这首诗是奉仝柯博士甘内掾下直赋的开头部分。下面是逐句释义和相应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暮出阊阖门,解鞍坐前庭。 注释:傍晚时分走出皇宫的城门,卸下马鞍坐在宫廷的庭院里。 赏析:这里描绘了主人公离开繁忙的皇宫生活,来到宁静的前庭休息的情景。 2. 泠泠草露白,华月隔林生。 注释:清凉的草露映照着月光,月光透过树林显得格外明亮。 赏析:这句诗通过“草露”和“华月”两个意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长信秋词五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昔望居庸南,今出居庸北。 注释:以前我曾在居庸关南边观望,如今却出了居庸关北边。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从居庸关南走到关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2. 岩峦争吞吐,风水清且激。 注释:山峦争相吞吐,风水清新而湍急。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居庸关一带壮丽的自然风光,山峦雄伟,水流湍急
【解析】 (1)龙井,位于杭州西湖的西北面,是天竺山中的一座山峰。因泉水清冽甘美而名。相传这里曾藏有白龙,所以又称为龙井。(关键词:龙井;泉水) (2)沆瀣,古称“露”,即清晨的雾水,也指夜间的清露,泛指甘露或甘泉。(关键词:沆瀣) (3)霖雨,久雨。(关键词:霖雨) (4)蛰,冬眠。 【赏析】 此诗以龙井为题,赞美了龙井的清冽甘甜,同时寓意着诗人对国家、人民的美好祝愿。首句写井水深不可测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在江西袁州作客时为百丈寺李仲宾之孙所作,描绘了《岁寒图》中的景象。诗的前八句描写百丈峰下的大竹长松,以及它们所营造的高远幽深的境界,后六句则写画中境界的神奇与空灵,最后两句点明了画中意境的得之于自然。 首联“豫章西南百丈峰,下有大竹多长松。”交代了题画诗的背景:百丈峰在江西袁州南边,山上生长着高大挺拔的竹子和郁郁葱葱的松树。
【注释】 极高明亭:太平最高峰上的亭子。 太平:这里指代“高”或“极”。 最高峰:最高山峰。 署亭:即亭子。 更潇洒:更显得飘逸超逸。 但有:只有,唯有。 日与月:太阳和月亮。 昼夜绕檐下:太阳和月亮在屋檐下面来来去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亭子的诗。作者以“太平最高峰”为背景,把亭子置于其中,并赋予它一个高雅的别名“极高明亭”,既突出了它的地理位置,又表现了它的建筑特点。全诗语言简洁
诗句释义与赏析 秋兴亭得南字 秋兴亭,即秋兴亭,位于某地,可能是作者的家乡或者曾经游历过的地方,因季节或情感而命名。南字,指秋天的南方,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方向或景象。 译文: 在秋兴亭上,我看到了南方的景象。 注释: - 秋兴亭:一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是因为季节或情感而有的名字。 - 南字:指南方,这里指代的是秋天南方的景象。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我有琅玕草,欲赠江东客。” - 关键词: 琅玕草 - 注释: 琅玕,一种玉名,比喻美好的事物。此处用以形容“琅玕草”的美丽与珍贵。 - 赏析: 诗人自述拥有一颗珍贵的“琅玕草”,并有赠送给他人的打算,显示出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和对方的情感价值。 2. “出门道路长,卷袂空叹息。” - 关键词: 道路长、卷袂、叹息 - 注释: 道路漫长,卷起衣袖表达遗憾和无奈的叹息。
新安许氏兰秀轩 兰花生长在深深的山谷中,清澈的水流环绕着它,茂盛的树木为它提供阴凉。 绿叶片子密密麻麻,玉质的花杆上缀满了紫色的花朵。 把它种植在庭院中,它散发着阵阵芬芳。 芬芳四溢,阳光下更加灿烂,思念君子,他在高大的堂前。 弹拨琴瑟,聚集朋友,美好的食物与花香相配。 佩戴着美丽的花饰,适合君子,愿你多寿多福。 注释 1. 兰:这里指兰花,是中国传统文人墨客喜爱的植物之一。 2. 深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为游禅林寺而得遇昌上人的喜悦之情,全诗共有八句。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释义: 1. 灵皋独怀往,危轩泊闲寂。 (灵皋:这里指代一个安静的地方) - "灵皋"可能指的是某个静谧、幽深的地方。 - "怀往"表示回忆过去。 - "危轩"可能是指高悬的窗户或者阁楼之类的地方。 - "泊"在这里可能有停留或安顿的意思。 - "闲寂"描绘出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 2.
【赏析】 《桂林歌》,乐府曲调旧名。本篇为送别之作,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远望桂林、思念友人的心情,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首句起兴,写景入题。“远望”二字统领全篇,点明题旨,引出下文。“郁苍苍兮窈深”,描绘出桂林的山峦叠嶂、云雾弥漫、深邃幽静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到神秘莫测。次句“去无路兮来不期”,写朋友远走他乡,不知何时能归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