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西南百丈峰,下有大竹多长松。
巢云贮雾翻飞淙,缘崖绕涧迷春冬。
马驹踏人有龙象,东阳老辉在百丈。
西江泻入半瓯茶,卧竹眠松九天上。
蓟丘丈人子又孙,笔入造化春无痕。
清风潇潇上界闻,夜阑疏钟啼断猿。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在江西袁州作客时为百丈寺李仲宾之孙所作,描绘了《岁寒图》中的景象。诗的前八句描写百丈峰下的大竹长松,以及它们所营造的高远幽深的境界,后六句则写画中境界的神奇与空灵,最后两句点明了画中意境的得之于自然。

首联“豫章西南百丈峰,下有大竹多长松。”交代了题画诗的背景:百丈峰在江西袁州南边,山上生长着高大挺拔的竹子和郁郁葱葱的松树。

颔联“巢云贮雾翻飞淙,缘崖绕涧迷春冬。”描绘了大竹长松所营造的高远幽深的境界。这里用“巢云”、“贮雾”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气势宏伟;用“翻飞”、“绕涧”形容云雾缭绕,山径曲折,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颈联“马驹踏人有龙象,东阳老辉在百丈。”进一步描绘了画中景象的神奇与空灵。这两句诗以马驹、人形来比喻画面中的形象,既富有想象力,又富有诗意。同时,还提到了“东阳老辉”这一人物,可能是画中的主角,也给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尾联“西江泻入半瓯茶,卧竹眠松九天上。”则是对画中景色的赞美。这里的“西江”指的是画中的一条河流,它蜿蜒流淌,最终汇入画中的茶杯之中。而画中的竹子、松树枝干横斜交错,形态各异,仿佛是躺在竹床上、睡在松枝上的仙人一般。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让人不禁想起“卧游”一词。

整首诗通过对百丈峰下的大竹长松、云雾缭绕、马驹人形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灵气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画中形象与诗人的情感、想象相融合,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诗意,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