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首句“送乡人祐上人从师归当阳”,点明题目,说明送别的对象是“上人”,即佛教中修行者对佛门高僧的雅称;次句“学道玉泉寺,从师天子都”,写送别的原因,是因为上人在玉泉寺学习佛法;第三句“流年春事半,归路客帆孤”,写诗人与上人在玉泉寺分别时的情景,诗人说:“岁月不饶人,转眼又到春天了,而你归去的时候却是独自一人的行船。”第四句“山势遥连蜀,江声不入吴”
注释: 惨澹:暗淡。 崩腾:水势奔腾。 遥怜:远爱。黑:暗。 近洒:水光映照。半江:一半河水。 湿:湿润。竹上:竹林之上。 偏宜:特别适宜。 中宵:深夜。未可住:不可停留。 赏析: 《题俞氏看雨轩》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一首写景诗,全诗通过对雨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惨澹来何处",点出下雨的地点,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气氛基调。接着,"崩腾忽满城"描绘了雨势之大
注释: 史馆独坐:在史馆(即史官办公室)中独自坐着。 地夐天逾近:大地辽阔,天空高远。 风高午尚寒:中午时分风大,气温仍然很低。 虚庭松子落,攲槛菊花干:空荡的庭院里松树籽落下,倾斜的栏杆上盛开的菊花已经凋零。 抚卷俱千古,忧时有万端:翻阅古籍,感叹历史的沧桑,忧虑国家的处境。 寂寥麟父笔,才薄欲辞官:孤独的麒麟先生笔下,才华有限,想要辞官归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史馆独坐
【注释】 君家云阳下:谭仲章家住云阳(今属重庆綦江)。 忽向云阳归:忽然回到故乡。 行路有南北,看山无是非:道路的两边是南边和北边,但看山时却分不清哪里是南边,哪里是北边。 三湘回雁尽:传说衡阳以南的潇水、涓水、蒸水汇合为湘水,三湘之别称。这三处大江都往南流,所以称“三湘”。这里指长沙一带。 孤剑白虹飞:剑光如白虹一般在空中划过。 亦欲投簪去:我也想辞官归去。 从君采蕨薇:跟着你回去采集蕨菜
【注释】 黄尊师:黄冠,道士。尊师:对道士的敬称。高轩:指道士所居的高楼。鹅因:即“因鹤”的意思。因:因为。宿:住宿。 开轩南岳下,世事未曾闻。 开:打开。南岳:指南岳山。未:不曾。闻:听见。 译文:打开高轩向南岳山下望去,世间的纷纷扰扰我全没听说。 赏析:诗的首句写诗人登上高轩远眺,只见南岳山巍峨屹立,云霞缭绕其间,景色十分壮美。但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迷人的美景之中,而是立刻将目光转向了世俗生活
南康夜泊闻庐阜钟声 庐山三百寺,何处扣层云。 宿鸟月中起,归人湖上闻。 入空应更迥,近瀑正难分。 遥想诸僧定,香炉上夕熏。 译文: 在南康(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夜晚停泊时,我听到了来自庐山(位于安徽省境内)的钟声。庐山有三百座寺庙,那悠扬的钟声仿佛穿透层层云雾,直击心灵深处。我想象着这些钟声从哪里传来,又是怎样敲打在那些高耸入云的寺庙之上。此时,天空中的鸟儿也似乎被唤醒了,它们在月光下振翅高飞
山庄晚立有怀舍侄沆督穫临川 蓛蓛黄桑叶,苍苍白竹峰。 居人争野碓,归客背村钟。 路暗缘溪湿,山寒著雾浓。 阿咸收稻未,辛苦阙相从。 【注释】: 1、舍侄沆:指舍弟李沆(?-975),字元初,后唐明宗天成二年进士及第,历任中书舍人、知制诰等职。 2、督穫:掌管收获。 3、阿咸:李沆的小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怀念其弟弟李沆时所作。首句“蓛蓛黄桑叶”,写秋末的景色;次句写秋末山村的农事生活
诗句输出:古县依江次,轻舆落岸隈。 译文:古老的衡山县坐落在江河之旁,轻便的车子在岸边转弯的地方停下。鸟儿飞过,行人经过。 注释:衡山县,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地处衡山之南而得名。江次,指的是江河边上的位置。轻舆,是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岸隈,指的是河边弯曲的地方。古县依江次,轻舆落岸隈,描述的是衡山县傍河而建的场景,以及诗人乘坐轻车行驶于岸边的情景。 赏析
注释: 以事暂如武昌发临川 - 以事比喻自己像武昌一样,暂时在临川这个地方。 江转欲无路,山回忽似围 - 形容江水急流,仿佛没有出路,而山峦回旋,仿佛被围住了。 客程秋共远,物色晚多疑 - 客人在外漂泊,秋天的行程越来越远,晚上景色也多了几分疑惑。 稍稍沙鸥集,匆匆野树稀 - 沙鸥渐渐聚集在一起,而野树则逐渐稀疏了。 武昌今夜梦,定有故人知 - 今天晚上梦见武昌,相信一定会有一个老朋友来接我。
挹仙亭下薛公桥,纷纷抵暮更连朝。 惟有桥西杨与柳,无情长系木兰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