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首先输出诗句: ```谷中仅仅一庵住,坛上累累白石陈。 杖随流水过邻舍,席与长松分主宾。 ``` 译文: 在山谷中,只有一个小小的庵屋居住,山巅上的石坛上,堆积着层层叠叠的白色石头。 我拄着拐杖,随着流水穿过了邻居的家舍,坐在长满松树的大树下,仿佛成了主人和客人。 注释: - 元统元年:指公元1341年(元朝元统元年)。 - 冬十一月:指的是农历十月之后到次年二月之前的这段时间,即冬季。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 三衢道中:指浙江绍兴到金华的一段路程。“界道”,泛指山间小道。“飞流”形容瀑布如飞,“重”是浓密的意思。“山翠重”,“翠”指青翠的树叶。“杜鹃”即杜鹃鸟,常在春季啼叫。“无语”是指杜鹃鸟不会说话。“杜鹃无语杜鹃红”的意思是杜鹃鸟无声地啼叫,它啼叫的红色杜鹃花更加鲜艳。这句诗描写了春日山野的景象。 (2) 归人一舸贪新水
【注释】元统元年:指1333年。冬十一月:农历十月,此年为1334年。句曲:山名。外史:古代官名,掌管天文历法和地理方术,此处指作者自己。菌山:山名,在句曲附近。巢居:以树叶或枝条编成窝来居住,形容隐居生活。成制:完成作品。十小诗:十首诗。自见录:自我创作记录。呈华阳隐居:送给隐居的人。资一捧腹:让人捧腹大笑。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元统元年冬天写的十首诗的序文
【注释】 元统元年冬十一月:指元统元年十月至十一月。元统是元朝的年号,公元1332年-1334年。 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句曲,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句曲外史,即张大千别称。菌山,即菌山道观,位于句曲山南麓。 成制:制成制度,这里指作诗。 自见录:指诗人自题的诗集。 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献给华阳隐居的人,让他捧腹大笑。 但倚茅君为座主,从称外史作官衔:依靠茅君为主人,自称外史为官衔
【注释】: 1. 元统元年:指公元1333年。 2. 冬十一月:农历十月,即冬天的第十一个月。 3. 菌山:山名,在今江苏句容附近。 4. 巢居:以鸟巢为屋栖身。 5. 成制:定下制度或规定。 6. 资一捧腹:意思是说诗作很有风趣,能让人捧腹大笑。资,资助;一,一个。 7. 天公:自然。 8. 倚天:依靠天空。 9. 负日读书:背着太阳读书。 10. 打眠:打盹儿,睡觉。 【赏析】:
在宋代诗人曾几的笔下,《三衢道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面。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梅子黄时日日晴:描述了五月梅子成熟时节,天空晴朗无云的美好景象。这种气候条件为出行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使得诗人心情愉悦,旅途更加顺畅和愉快。 2. 小溪泛尽却山行:诗人乘坐小船到达小溪的尽头,然后继续沿着山路行走。这里的“泛尽”表达了诗人对于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气
【注释】 1. 元统元年:指元朝的始建年号,公元1335年到1402年。 2. 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这是诗人对句曲外史在菌山筑巢居处的赞美。菌山,即菌子山,在今安徽黄山市境内,是道教名山之一。 3. 屋壁置书碑版多:指房屋的墙壁上放着很多书和碑刻。 4. 雄虹光怪凤凰阿:指彩虹的形态奇特、光彩斑斓,就像凤凰展翅。雄虹,彩虹;阿,通“呀”,此处作形容词用
诗句及译文 诗句 重重城阙乱烟花,只拟将身乞酒家。 试听御沟冰下水,与君持底驻年华。 译文 重重的城市宫墙中,烟花缭绕,宛如繁花盛开;我打算像乞丐一样,在酒肆中度过余生。 尝试倾听皇宫护城河的冰下流水声,与您一起留住岁月的痕迹。 注释 - 层层:形容城墙高耸、重叠的样子。 - 乱烟花:形容烟花绽放的景象非常美丽且杂乱。 - 只:表示一种假设或意愿的语气词,相当于“若是”。 -
【注释】 元统元年:元朝的元统年号。 菌山:山名,在句曲附近。 巢居:鸟兽栖息之所,这里指隐居生活。 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制作了十首小诗以自我表现,呈交给隐居者华阳先生,请他看看是否值得捧腹大笑。 【赏析】 这是一首隐士咏物诗。全诗通过写隐者观察飞檐松杪花、阴洞石的声音和老樵迷路相问这些细节,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联“望见飞檐松杪花,下盘阴洞石聱牙”
诗句:“故山破屋谁来补,辛苦经营拾燕泥。” 译文:我故乡的破败小屋谁来修补?我辛勤地经营着,捡取燕子留下的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追忆。诗人通过对故乡小屋的描述,唤起了读者对自己童年或故乡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乡愁。诗中的“辛苦经营”一词,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付出。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