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亨贞
折得幽花见似人,沉吟无语不胜春。 采香径里袜生尘。 浓绿正迷湘北渚,软红不入宋东邻。一春幽恨几回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折得幽花见似人: - “折得”表示亲手取得或采摘,“幽花”指未被人注意的珍稀花卉,“见似人”形容花朵的美丽仿佛与人相似,这里可能隐喻着花朵虽非人类般情感丰富,却有着独特的美。 -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株花的特别喜爱和珍视,如同珍重一个珍贵的朋友。 2.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把握情感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句大意。“江头日暮”意思是:江边的天色已经晚了。“客子移舟迷去路”意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江边把船靠岸,却不知往何处走。“望断天涯”意思是:望着天边直到尽头。“灯火深村卖酒家”意思是:夜幕降临,村落里亮起的灯火照得人眼花缭乱。“铜驼巷陌”意思为:铜驼巷里。“荒草寒鸦烟树隔。”意思是:荒草丛生,乌鸦啼叫
注释:在深深的绿房中,雨点稀疏地飘洒。黄昏时分,东风轻轻吹来,又到了春去的时候。门前的琪树散发出阵阵清香,宛如缥缈的雾气。 我站在东边的栏杆上,眺望那一枝枝晴雪般的梅花。我多次惆怅地望着,它们已经凋零了,而我还在这里徘徊。我想着和梅花一起进入梦中,可是翠绿色的被子却让我夜夜感到寒冷。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首句“清平乐·碧桃”点明诗题。第二句写景,通过“深窈”一词,把绿房写得空灵幽静
柳絮纷乱满天愁云,江边城上杜鹃哀啼。雨后小院,船歌悠扬,惊起昼寝。 微风轻轻摇动湘帘,水面上浪花轻舞,仿佛篆烟袅袅。问那白苎是否裁成,还是去年?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初夏时节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柳絮纷乱,天愁云暗,江边城上杜鹃哀啼,小庭院雨初过,舟歌悠扬,惊起昼寝。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微风轻轻摇动湘帘,浪花轻舞,仿佛篆烟袅袅,而白苎是否裁成
《浣溪沙·早春》赏析 朱彝尊的《浣溪沙·早春》以其清丽脱俗、含蓄蕴藉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词中描绘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但诗人的心情并未随之欢愉,反而充满了忧愁和无奈。 词的开篇“乱后无诗好作春”,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之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力。春光虽美,却又撩人愁绪,让人心生伤神。这里的“春光”不仅是大自然的景色,也隐喻着战乱带来的破坏与混乱
【诗句】 陌上东风初转。暗黄犹浅。金鞭拂雪记章台,是几度、朱门掩。 千缕柔丝迎面。吹笙人远。妆楼妒冷绣帘垂,恐误了、双双燕。 【译文】 陌上的东风刚刚吹起,柳树枝叶的嫩绿尚未变得深沉。金鞭轻轻拂过飘落的花瓣,似乎在回忆着曾经的繁华与喧嚣。那是多少次,朱红色的府门紧闭,人们匆匆离去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 那柳枝如丝般柔滑地迎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远处传来的笙歌声越来越远
诗句原文: 暮虫凄切。独倚疏帘清夜月。 怅望瑶台,不见飞琼步月来。秋光如练。江上芙蓉开欲遍。 流水残霞,断送西风入鬓华。 译文: 夜晚时分,寂静的虫鸣声让人感到凄凉与孤独。我独自靠在窗帘旁,望着清澈的月光。 我眺望着高高的瑶台,但却没有看到美丽的仙子嫦娥翩翩起舞的身影。秋天的景色宛如一条细丝,江上的荷花盛开,仿佛要铺满整个水面。 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留下了一片片残阳的余晖。西风吹过我的脸庞
【注释】 《河传·戏效花间体》是一首词,全词共四句五十九字。作者以婉约之笔,写闺中少妇春日怀人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三句写女子倚秋千时的情景:倦绣,指少妇因思忆而疲倦的容颜;轻揎罗袖,指她轻挽着衣襟。“背倚”“秋千”两句承上写女子倚秋千时的神情。杜鹃鸟声声催归,引起她的愁绪,因此她年年都在这三月里感到恼人。“锦笺”两句写她把心事写成了书信。 “小玉偷移筝上雁”,用李益的典故
【注释】 《浣溪沙·早春》:词牌名。 “金碧”:形容富丽堂皇。 “小博山”:指古代妇女梳妆用的博鬓发的小簪子,形如花瓶。 锦笼:用锦缎做的笼子。鹦鹉:即文鸟,一种能学人语的鸟类。雕阑:雕花的栏杆。 “黄金杨柳弄轻寒”:黄金杨柳,指柳树,因叶绿有光泽而似黄金;轻寒,指微寒的春意。 翠帐:绿色的帐幔,指室内装饰物。 “朱门”:红色漆的大门。兽环:兽形的铜质门环。 “黛眉弯”:女子两颊上画着黑色眉毛
【注释】: 红妆倾国。人在蒲东谁画得。玉骨成尘。往事流传恐未真。月明窗户。犹似隔墙花动处。夜冷西厢。一度魂归一断肠。 译文: 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在蒲东之地,又有谁能画出她的容颜?她如玉一般的身体早已化为尘土,那些关于她的往事,恐怕也并非真实发生过。月光洒满窗台,就像隔墙的花在轻轻摇曳,让人心生感慨。夜晚的寒气透进西厢房,让我不禁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