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臣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赏析,注意从主题、手法和语言三方面展开分析。“一日孤帆风正长,万山晴色满湖苍”两句中“孤帆”“风”是全诗的写景句,描写了诗人行船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天青鸥鹭都如雪”一句中“鸥鹭”,是诗人在湖上见到的鸟,这里用比喻的手法,把鸥鹭比作白皑皑的雪,表现了湖水的碧绿
【注释】 澹月微茫:淡淡的月光。 包氏碧岑楼:在浙江温州,是北宋名臣包拯的祠堂。碧岑楼,即包氏祠堂。 啸:长啸,指大声的呼唤和歌唱。 天当尽处:天空的尽头。 潮欲来时:潮水将要涨起来的时候。 海徼:海上边界。 鱼盐墟市:集市上鱼盐交易的地方。墟市,指集市。 画角声:古代军中用象牙、金属等做的管乐器,声音悠扬悲壮,有如画一般,故称。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
【注释】 江上遇友人过兰溪 兰溪:浙江兰溪县的别称。兰溪在浙江省中部偏东,为钱塘江下游支流之一。 因托附书抵方翁怙:指代诗中提及的友人和方翁。 桃花春过熟鲥鱼,买酒因君一寄书。 桃花春过了,是说春天已经过去了,而鲥鱼还未到,说明春天来得迟。 桃花春过熟鲥鱼,买酒因君一寄书。 这里用“桃花春过”来写时令,用“鲥鱼未熟”来写物候,以突出江南春早的特点。 江渐依山分濲水,潮将带雨上桐庐。 江渐依山
诗句原文: 浮州小寺水之涯,桥断堤倾路复斜。 积瓦霜封残柳叶,坏墙寒覆古藤花。 青林送客分三岛,白鸟窥僧住一沙。 万室湖南烟水暮,不知谁是叔伦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象相结合的诗。诗中的“浮州小寺”位于水边,一座古老的石桥被毁,堤坝倾斜,道路变得曲折,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荒凉。 诗中“积瓦霜封残柳叶,坏墙寒覆古藤花”两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冬天的景象
游横山同玄白 西指横山路不遥,澄波十里泛兰桡。 浮云漏日阴移树,远水穿林绿过桥。 石壁垂莲青霭断,野田分局紫烟销。 不知顾况台何处,遥想书声度碧霄。 注释: - 西指横山路不遥:向西望去,横山的路不太远。 - 澄波十里泛兰桡:清澈的波浪在十里之外,泛着兰花般的船桨。 - 浮云漏日阴移树:飘浮的云朵遮挡了阳光,使得树木显得阴暗。 - 远水穿林绿过桥:远处的水穿过树林,绿波荡漾地流过小桥。 -
诗句译文为: 一天秋水咏蒹葭,渺渺轻烟带晚霞。 只隔片云如万里,直随飞鸟盼孤槎。 注释译文为: - 《一天秋水咏蒹葭》,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诗人以“一天秋水”为引子,赞美了蒹葭之美。 - “渺渺轻烟带晚霞”,形容晚霞的美景如同渺渺轻烟般美丽动人。 - “只隔片云如万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仿佛隔着一片云,距离万里之遥。 - “直随飞鸟盼孤槎”,诗人想象中
黄山道中 短服新将薜荔裁,碧山无地着尘埃。 阴崖霜老路常滑,幽涧花迟寒自开。 枫叶乱随人影下,松涛遥杂水声来。 千回万转皆仙径,麋鹿相逢不肯回。 注释: 1. 短服新将薜荔裁:指穿着朴素的衣服,就像刚刚裁剪好的薜荔一样,显得整洁而简洁。 2. 碧山无地着尘埃:形容山色翠绿,没有一丝尘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3. 阴崖霜老路常滑:指山崖被霜雪覆盖,使得山路变得滑腻,行走时需要格外小心。 4
冯咸甫赴燕台赋赠 梅花欲开香气浓,柳叶未黄春意浓。孝廉乘船进入潞河长。 燕台金阙收骐骥,东海丹山起凤凰。雪中江花刺人眼,云间烟树令人伤。 东风渐暖长安道,马上听莺出禁墙。 注释: 1. 梅花欲开香气浓,柳叶未黄春意浓。孝廉乘船进入潞河长。 - 梅花即将盛开,花香四溢;柳叶尚未变黄,春天的气息依然浓厚。孝廉乘坐的船进入潞河长。 2. 燕台金阙收骐骥,东海丹山起凤凰。 -
【注释】 徵君:古代对隐士的尊称。 古碶(qì):旧时用石头砌成的闸门,用于控制水位。 双女庙:相传是西施与两个宫女在江中洗澡时被渔夫救起后建的庙宇。 鲍郎桥:位于浙江上虞市的一座石拱桥,因唐代诗人鲍溶在此隐居而得名。 三家邻舍:形容邻居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帮助。 潮:指涨潮时的水浪。 渔樵:指打鱼砍柴的人,泛指平民百姓。 【赏析】 此诗写李宾父的别业,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乡村景象
诗句:万里瑶台接绛河,九霄明月傍人多。 译文:我站在这万里之遥的瑶台上,仰望那连接天空与大地的绛河,只见月光照耀下,人们熙熙攘攘。 赏析:诗人以高远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展现出他对于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间繁华的感慨和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