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
注释: 翏翏亭:即桂花亭,位于杭州。张子崧:作者的好友、同榜进士。孟阳:指作者的朋友张孟阳。翏翏亭:即桂花亭,位于浙江杭州。爱著繁花水榭东:喜爱在水边的亭台上观赏盛开的花朵。十日花时连日雨,眼看狼藉欲随风:连续下了十天的雨,花儿被雨水打得凌乱不堪,好像要被风吹散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过后独自坐在桂花亭上观赏满地狼藉的秋菊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首句“虽无千树小山丛”
注释: 门外泥泞深,客人很少来。桂花盛开却不肯等待晴朗的天气。 烟雾缭绕,雾锁烟笼仿佛更加美丽,更何况阵阵花香不断飘来。 赏析: 雨中独坐翏翏亭看桂花得张子崧书问兼怀孟阳 其二 这是一首写景咏物诗。全诗前两句写自己雨中独坐的情景;后两句则写自己因见桂花而思念友人。 首句“门外泥深客到稀”,是说外面泥泞难行,客人稀少,因此作者独自在翏翏亭里坐着欣赏着盛开的桂花。诗人通过这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
【解析】 题干“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先把诗句翻译出来,然后在翻译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故人万里不归家,我亦三年不见花。 带雨独看应有意,欲题高兴寄天涯。 注释: ①翏翏亭:即亭子,这里指作者的住所。 ②带雨:带着雨珠。 ③兴:兴致、情趣。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是一首思乡之作。首联直叙其意
【注释】翏翏亭:即张家亭,在杭州。张子崧:作者的朋友,名不详。孟阳:作者的好友,名不详。摧残:凋落。缘底事:为什么。为灾:造成灾害。 【赏析】此词是写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秋。时作者在临安任起居郎兼权直学士院,与张子崧、孟阳等同游西湖。词以“看”字领起,点明题意。首二句写景,先写张家亭的景色,接着写自己在此观赏的桂花树。这两句是全词的总括,以下四句都是具体描写。“试问摧残缘底事”
无题 其一 白堤凉雨打荷花,妾未回船郎到家。 郎醉不如侬醉剧,怜侬湿透绛裙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变化,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以下是对《无题四首》中第一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其赏析: 1. 相期百遍总能过: - 释义:我们约定多次,总能找到机会通过。 - 译文:我们相约多次,总会找到机会通过难关。 - 赏析:这句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克服的可能。 2. 一日愆期可奈何: - 释义:一旦错过了期限怎么办。 - 译文:一旦错过了期限,该怎么办? - 赏析
【注释】 ①无题其二:题目,作者自题其诗为“无题”二首之一。②阁上:指高高的楼阁上。③江上听:指在江边弹奏琴声。④松风江月:指松树和江上的月亮。⑤怪鸟:形容琴声奇特。⑥虎欲行:指老虎听到琴声也想要走了。⑦坐:坐着弹琴。⑧怪鸟惊啼:指琴声使鸟惊飞。⑨虎欲行:指琴声使老虎也要走。 译文 我在楼阁上弹奏着古筝,在江边聆听琴声;那松林中的清风,江面上的明月,似乎都在为我弹奏一曲深情的《梅花落》
【译文】 清风吹入溪水,皓月高悬桥头。徘徊不已难以负此良宵。 楼上梦醒听到江声,叫起开门观看夜潮。 【注释】 无题(其三) 风:一作“云”。 溪流:溪水。 低回:徘徊。 难负:难以担当。 此:这。 良宵:美夜。 楼头:楼顶上。 梦醒:梦醒时。 江声发:江水发出声音。 唤起:叫醒。 开门:打开门。 看夜潮:观看夜晚涨潮的景象。 潮:指大潮。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上片写景,写景中寓情
【注释】 郎:丈夫。 匆匆:急忙的样子。 生离死别是令人害怕的,所以不敢将“生”字写在诗中。 【赏析】 《无题·其五》是一首闺怨词,抒发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词以“赠君”为线索,上片写女子送郎出征时的情思,下片写女子对郎归后的担忧,表达了女子因郎去而相思、因郎未归而忧惧的复杂感情。 “郎意匆匆妾意长”,意思是说:“郎君匆匆离去,我的感情却很长。” 这句中的“妾意长”指的就是女子自己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山阴:即绍兴县,今属浙江。俞不仝:俞德邻的别号。 连日欢饮席上口占:在宴席上口占诗以赠。 其一:第一首。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与朋友俞德邻在西湖饮酒畅谈时的即兴之作,抒发了诗人久别重逢的欣喜和对友人匆忙归去的关切之情。 首句“九年不见此髯公”,用反诘的语气表达出作者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髯公,指胡须浓密而雄壮的男子。 第二句“十日西湖九日同”,说明他们相聚的时间并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