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蕴
【注释】 意根:心识的根基。无自性:没有自己的特性。万法:一切事物和现象。本来:从本质上说。虚:空虚,空无所有。外尘:外境(包括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不:都不是。三界:欲界(有生老病死等烦恼)、色界(无欲无想)和无色界(无色无相、真空无实)。自然:本来就如此。五蕴:即“五受阴”,指色受、声受、香受、味受、触受、法受六种心理感受。今何在:现在在哪里?尽总入无余:全部都纳入到无余涅槃中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手法。此首诗为五言绝句,内容上以聚落与山谷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有者吃饭食,无者空张口”的现象;结构上采用前后照应的手法,前四句写山中之景,尾联点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体悟。 第一句“君家住聚落,余自居山谷”,写诗人的家世背景,即“君”,指诗人自己的家世,“余”,自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题为“诗偈”,是一首表达佛学思想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平等无有二:这里的“平等”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般若”(智慧)。“无有二”则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 - 注释:表示世间万物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赏析:强调了佛教中的平等观,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是成佛的可能性。 2. 终日同宅住
【注释】 山中失却心:在深山中丧失了内心的平静。 任运腾腾语:随遇而安,无拘无束地说话。 空空:空寂、空无。 空中无蛇鼠:没有像蛇和老鼠那样有灵性的东西。 有心波浪起:心中存有杂念,则如同波澜起伏的海浪。 无心是净土:内心清净,则如净土般宁静。 净土生真佛:在清净的地方,可以生出真正的佛陀。 佛能度众生,众生是佛母:佛教教义认为,众生都有向佛道迈进的可能,而众生本身即具有佛性。 【赏析】
【注释】 报汝寻真理:告诉你去寻找真理。 偷生佯不闻:苟且地生活,假装听不见。 及其身命卒(zú):等到他身死。 心口便纷纭:内心纷乱不安。 我命不能与:我的性命不由我做主。 将钱别雇人:拿出钱财请别人来代替自己。 如来教:佛教教义。 【赏析】 这是一首劝诫诗,劝诫世人要珍惜光阴,及时醒悟,追求真理,不要虚度人生,蹉跎岁月。诗人以“我”自指,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追求真理。诗中运用了比喻
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耳闻无相理 注释与译文: - “耳闻”指的是通过耳朵听到的声音。 - “无相”表示没有外在的形象或者形式。 - “理”即道理或法则。 赏析: 此句表达的是通过聆听而理解到的道理,是超越了感官体验和物质形态的。这反映了一种超越常规思维的深度理解,即真理或宇宙的根本原理,并非肉眼可见或耳听可得。 第二句:眼空不受色 注释与译文: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即要求对每句诗进行翻译,并分析诗句大意。 “心王”意为“佛心”。 “了”指“悟”。“了”和“智”相对应。 “何不依真智”意为:何不依仗真正的智慧? “一吼百兽伏”意为:一声长啸,所有的野兽都趴下了。 “无生理”意为:没有生路,形容处于绝境之中。 “无心无可看”意为:没有心就没有东西可看,指没有生命。
【注释】 1. 慈悲:佛家语,指菩萨发愿以自己的悲愿利益众生。 2. 说法(shuō fǎ):传授道理或方法。 3. 疾:病痛。 4. 纯陀:梵语的音译,指佛经中记载的阿弥陀佛及其净土。 5. 后供:供奉在佛后的供品。 6. 妙德:佛教用语,指菩萨所具备的一切功德。 7. 法身:佛法的本体,是诸法之本源。 8. 化身千万亿:指佛的众多化身。 9. 方便:佛教用语,指佛陀为度化众生而施设的权宜之计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偈: 1. 有人道不得:这里指的是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说出真实的想法或感受。"道"字在这里表示表达、说出。 2. 是伊心王黑:这里的"伊"指的是他或她,"心王"则是指内心之王、灵魂的主宰,"黑"则是形容词,表示不纯洁或不诚实。整句的意思是说,有些人的内心之王是黑暗的,他们无法说出真实的想法。 3. 不能自了事:这里的"自了"意味着自己解决、自己了结
【注释】 故宅:旧宅。 有宝珠:比喻珍贵的东西。 却向田野求:却在田野里寻找。 一群贼:喻盗贼,喻指不正当的勾当。 赚你徒悠悠:白白地让你空走。 泥上搽妆粉:比喻表面装饰。 壁上涂浑油:比喻表面糊弄人。 愚人见梦事:指那些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赞叹道能修:赞美其巧言令色。 腊月三十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即冬至节。 元无一物收:原来什么也没有收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