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蕴
诗句释义 1. 识乐众生乐,缘绳枉走作。 - “识乐”:认识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 “众生乐”:指所有人因音乐而感到快乐。 - “缘绳”:比喻依赖或受限制。 - “枉走作”:徒劳地行动或追求。 - 译文:当人们认识到音乐能带来的快乐时,却可能错误地认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才能享受这种快乐,就像盲目地沿着绳子前行,最终徒劳无功。 2. 智乐菩萨乐,无绳亦无缚。 - “智乐菩萨”:智慧的菩萨
身现凡夫事,内照自分明。 三千大千界,满中诸众生。 刹那造有业,了了总知情。 纳安芥子里,称为无相经。 常持人不识,念时无色声。 注释: 1. 身现凡夫事:身体是凡人的事情。 2. 内照自分明:内心反省自己,自我认识清晰明了。 3. 三千大千界:佛家认为世界共有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无数的生灵。 4. 满中诸众生: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 5. 刹那造有业:在一刹那之间就种下了业因。 6.
诗偈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1. 心王若解依真智 - 这里的“心王”指的是内心,“真智”指真实的智慧。如果内心能理解并接受这种真实智慧,那么一切的有无、好坏都将被舍弃。 2. 一切有无俱遣弃 - 这意味着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执着,无论是有还是无,都不再留恋。 3. 身随世流心不流 - 虽然身体随着外界环境而行动(身随世流),但内心却保持独立,不受外界影响。 4. 夜来眼睡心不睡 -
【注释】1. 家长:这里指家中的主人。2. 举家一时醉:全家人一起喝得大醉。3. 失火:房屋失火。4. 运水:用水来扑灭火焰。5. 当头:头顶,指头上的头发。6. 三灾:这里指火灾、水灾和地震三种灾难。7. 空中鸠鸽舞:天空中飞鸟在盘旋飞舞。8. 骡:一种马,毛色黑,有白花斑点。9. 放屁:放气或排便。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诗,通过描绘一幅家庭火灾后的混乱场景
诗偈释义与赏析: --- 第一段:大乘一等义,本自无遮闭 - 关键词:大乘、一等义、无遮闭 - 注释:此句表达了大乘佛法的核心观念——即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和资格。"一等"意味着平等,没有特殊性,强调了所有众生的佛性。"无遮闭"表示这种佛性是开放和包容的,不受任何限制或障碍。 第二段:凡夫著相求,心生有执滞 - 关键词:凡夫、著相、执滞 - 注释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的一首偈子,通过描述一个人向东方寻求佛法的过程来说明“无为”的道理。 逐句释义: 1. 常闻阿閦佛,拟向东方讨。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常常听闻阿閦佛的名字,打算到东方去寻求他的教导。” 阿閦佛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代表慈悲和智慧。 2. 今日审思维,不动自然到。 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今天我仔细思考,只要内心平静,就能自然而然地到达那里。” 3. 语汝守门奴
注释: 1. 一切有求枉用功:意思是说,如果心中存有任何的私欲和欲望,都会枉费心力。 2. 想念真成着色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真正想要什么,就会像被染上了颜色一样,而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 3. 差之亳釐失千里:这里的毫釐是指非常微小的差距,差之毫釐就是指这种差距非常微小。失千里则是说这种差距会使得结果相差千里。 4. 有生劫劫道难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生命的旅程中,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 注释:只有自己内心无所牵挂和追求,对外界万物不再有分别心。 - 译文:只有自己没有私心杂念,又何必担忧万物会妨碍你呢?万物总是自然地围绕在你身边。 2. 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 - 注释:比喻心态如铁牛般坚韧,不受外界干扰,面对各种情况都如木人般不动声色。 - 译文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不求佛也不求人,只要求自己内心不要有贪嗔痴。 贪嗔痴病在面前顿时消失,就是如来的亲人。 内心没有污垢,外表没有尘埃,中间豁达无障碍。 神无障碍居于三界,正好是琉璃中的日轮。 注释: 1. 莫求佛兮莫求人:不要寻求佛陀或他人。 2. 但自心里莫贪瞋:只要求自己的内心不要有贪嗔痴。 3. 贪瞋痴病前顿尽:贪嗔痴病在面前顿时消失。 4. 便如来的的亲:就是如来的亲人。 5.
【注】 香山:梵语Sāhāna。栴檀(zhēn tán)即檀香,是贵重的香料,多产于印度南部和爪哇岛。宝山:指印度阿育王所建的华林园,又名菩提树园,在今斯里兰卡。伊兰:梵语Yīlan,即安息香。金山:梵语Gandharva, 古印度神话中的神山之一,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侧。毛头:指佛光。净心空室:佛教修行场所,意即清净之心,坐禅之室。妙德:指佛陀功德,这里指佛性。相事:佛经中所说的因缘、业果等现象